亚洲第一黄网/亚洲大色/白虎抠逼/亚洲Av不卡

    上初中那會兒,學校離家也就三四站地遠,我總是騎車上學。可趕上自行車壞了,我就會走著去學校,因為我不愿意大清早兒的為了三四站地去擠公交車。

    這樣一來,我就要早起不少,自然也等不及和家人一起吃早飯了。

    夏天還好說,天兒亮的早。可要是到了冬天,再趕上個大陰天兒,六點多的時候天兒還黑著呢。

    八十年代,北京近郊清晨的路上,除了幾盞昏暗的路燈外,就是偶爾駛過的擠滿乘客的公交車,行人并不多。

    一大早兒餓著肚子趕路,也是件很不舒服的事。除了睡眠不足和冷風拂面外,肚子還會不爭氣的“咕咕”叫那么幾聲兒。

    走著走著我猛一抬頭兒,突然發現路邊兒新開了家小飯館兒。它就開在離學校還有一站地的路邊。門前廊檐下的四十瓦燈泡,在清冷的晨曦中,發著微黃的柔光。

    挑開綠棉簾子,屋里頂棚上的兩根日光燈管兒,發散著如屋外晨曦般清冷的光線,靜靜的籠罩著廳里的四五張無人的長桌。正對著門口的是一整面鋁合金和玻璃做成的隔間,直通到頂。

    隔間內是同樣長長玻璃柜臺,一位四五十歲的大叔歪帶著白帽子,正站在熱騰騰的籠屜后面鼓搗著里面的包子,左胳膊的白套袖不知所蹤。我問了包子的價格后,便遞過去二兩紫紅色的糧票兒和兩塊錢。記得找了我八毛錢,反正包子并不便宜。

    包子不大,一兩仨。

    拿著包子出了門,咬上一口,發現是素洋白菜餡兒的!這種餡我還是第一次吃到。純素,間或有些小黑點兒在餡兒里,現在想想應該是黑胡椒。

    雖然是純素,但味道還不錯,應該是用料油拌過的。后來又路過吃了幾次,然后飯館兒就倒掉了。我估計,一來洋白菜餡兒還不甚被北京人接受,二來價格有點兒高。

    不過自打那以后,洋白菜做餡,我還是挺喜歡的。因為比起大白菜來,洋白菜實在是太好收拾了,不用繁瑣的剁碎,更不用殺鹽攥水。

    說起挑選洋白菜,還是挺有門道的,我通常用排除法。

    首先,扁圓平頭、包葉慘白平展的那種不能要,因為這個品種口感發艮。不過,就像卞蘿卜一樣,這個品種正適合做包子餡,蒸完了還挺滋潤。

    第二種,外觀呈圓球狀,包葉灰暗無光澤,感覺上面會有一層白霜,通常用手按會很瓷實。這個品種的口感也不怎么樣,炒的時候欠火會發艮,炒久了就爛而不脆。這個品種連做餡兒都不合適,我也不知道它能干嘛用,遇到了絕對不買。

    第三種是最好吃的品種。也是圓球形的,但包葉翠綠鮮嫩有光澤。在明亮的地方葉片都會反光。手按的質感是松散有彈性的,還會聽到滋滋和咔咔的聲響,那是內里葉片的摩擦和碎裂聲。這個品種最適合急火快炒,做餃子餡也很合適,但不適合久蒸。與此類似的還有外觀如心形的牛心菜。

    一顆好吃的洋白菜,如第三種。外包葉應該是翠綠脆嫩的,一掰即斷。切開后,斷面兒顏色會呈現由翠綠到鵝黃的漸變色。內芯兒呈鵝黃色,是因為其富含葉黃素。這些葉黃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很快散失,因此久放后內芯葉片就接近為白色,水分也隨之喪失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