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黄网/亚洲大色/白虎抠逼/亚洲Av不卡

    “嗯……不錯,有創新,有銳氣。”老邵邊看邊點頭,突然反應過來,和胖子一樣質疑:“你該不會是抄的吧!”

    “看你說的!全中國還有哪個媒體會寫閩商?”黃青辯解道。

    “那也是。風格也倒是像你的風格……那,怎么寫那么快,存的稿子吧?”

    “倒也是有一部分是……我以前一直跟你說要改革企業家報道嗎?這就是我要改革的風格啊——把企業報道寫成‘武俠’一樣,不好嗎?”黃青不想讓太多人知道他的特意,所以撒了個謊。

    “想法不俗。具體再說說。”老邵完全沒有因為多次忽略黃青匯報的感到任何歉意。

    心里吐槽抱怨了一句MMP,黃青還是重新闡述他的想法。

    “文字的價值是什么?對于急于將現有資源變現的紙媒而言,我認為只有兩種價值:一種是市場需要的,一種是讀者需要的。反觀我們現在幾十年如一日的這種報道方式,除了非常熱點的新聞,有哪一篇企業家報道是讀者愛看的,又有哪一篇市場愿意為他心甘情愿的付錢?”

    “這道理都知道,說你的重點……”

    “現在的‘八股’都在講創新,而我們這種媒體,在文風上幾十年不創新,也就是閩地像我們這樣類型的媒體少,又有近十幾年商會、企業資源的沉淀積累,才能這樣半死不活的活下去。再不改改風格,這兩年不斷倒閉的各種報社就是我們的前車之鑒……改風格,我們首先要對我們的客戶進行畫像,讀我們雜志的到底是誰?都是哪些年齡層次?什么文化水平居多……”

    說著說著,黃青的腦子清明無比,說話一套一套的,一改以往說話沒有邏輯的毛病……老邵聽著聽著,不知覺拉了把椅子坐下來,繼續聽……一撇眼看了眼蘇唯(他們也是相熟好幾年),抬抬下巴,蘇唯屁顛屁顛做到茶桌上,給老邵泡茶、倒茶。

    黃青說的閩商這個群體,是指閩地籍貫的商人、企業家,嚴格來說,他們始于漢唐,興于明清后,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沉寂,隨著改革開放以來,這群以“愛拼敢贏”的性格,在中國甚至世界商業舞臺都占據一席之地。

    東南亞很多國家的經濟命脈就掌握在某些閩商大佬手上,比如前兩年剛去世的施閩商,十二歲從閩地下南洋,闖菲律賓,從擺攤賣鞋開始,白手起家幾十年,最后擁有數十家公司的股權,包括全國第二大銀行,成為菲律賓首富,1970年代進軍百貨業,在菲律賓開了三十間大型商場,投資事業更遍布香港及海外。被人成為閩商領袖之一……

    像施閩商這樣的成功商人,在全世界范圍內,都很多,而閩地出優秀商人的幾率特別高。這是由于地形比較“奇特”,是三面環山、一面朝海,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種地形靠種田發家怕是不行。所以在物資短缺的年代,想要活下去,就要“走出去”,于是閩人敢于出洋謀生,東南亞更是成為首選之地……

    據說自唐代以來,世界上著名的海商集團,如阿拉伯商人、意大利人、猶太人和南印度商人都曾落戶閩地泉市等城市,閩人自此深受經商意識濡染,商業興盛……鄭和七下西洋,明代船隊中的主要人物多是福建人,鄭和的得力助手王景弘就是閩人。現在學界普遍認為,閩商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拓荒者,泉市更是被評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

    “小小年紀就出去闖蕩,現在還會看媒體雜志的中老兩代閩商文化程度普遍是不高的,而新生代閩商有文化缺很少看報紙雜志……”

    “砰……”“啊……”一聲巨響和尖叫打斷了黃青的闡述。有情況!三人匆忙走出辦公室,只見雜志社大門的玻璃門破碎一地,門口站著一個中年胖子和幾個五大三粗彪形大漢,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什么情況?!”老邵還算有擔當,在一群編輯記者目瞪口呆中,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