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對行業的好處顯而易見,前提是發展到一定程度,其他客觀因素也不拖后腿。
放在眼下運力緊張的時代,產業集群反倒成了行業的掣肘。
浦東這一片已經聚集了不少服裝廠,規模大的也有,但更多的還是幾臺縫紉機,十幾個工人的小廠子。
類似這種小廠子,投入成本少,抗風險能力也差,尤其是服裝行業區域性的產能過剩,大伙都或多或少的積壓了不少貨,年初的賣方市場已經逐步向買方市場傾斜。
以前對顧客多愛答不理,現在顧客就有多么讓人高攀不起。
面對困境,沒有個抻頭的人出來組織大家共同渡過難關,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大伙的法門也只有一個,壓價,簡單粗暴。
差不多的一件襯衫,你賣三塊五,我就敢賣三塊二,你賣三塊二,我就敢賣三塊。
甚至這種風氣一盛行,被急紅了眼的工廠主已經顧不得考慮是不是賠本賺吆喝了,能賣出去回籠資金,哪怕是賠本也比沒有進項的強。
尤其是對本錢小,體量不足的工廠主來說,根本沒有觀望一段時間的資格。
大伙都曉得這種情況是不正常的,用不了多長時間會有所緩解,但誰又敢拍著胸脯保證自己能熬過這段時間。
也有人想過停工止損,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賠本經營。
但工人要賺錢吃飯養家,停工了工人賺不到工資自然會跑路,再開工哪那么容易招到熟練工人。
王衛紅說,“大伙現在都等著風向一變,內銷轉出口,賺不賺得到外匯另說,先把廠子盤活。”
“難!這次洽談倒不會出什么意外,但貿易紅利也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周揚知道大部分人都想偏了,開放貿易固然開了出口的門路,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出口資質。
王衛紅說,“還好我沒有牽著個頭,這些天有不少同行到我這探過口風,他們都曉得我有董老板的門路。”
周揚想了想,也知道王愛紅肯定是動了心,有人找上門,說明承認他在行業內的地位,這種榮譽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拒絕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