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聃覺得,還是得給小朋友講清楚養(yǎng)觀賞魚和經(jīng)濟類食用魚,是完全兩種不同的行為,可不只是簡單的“善良”能解決的。
“食佢?吾未諗過,吾仲以為,自己可以俾佢更好的環(huán)境,看來,還是聃哥哥的解,更好滴!”
“小尾巴”也覺得,自己的那一解,還是不夠理想,至少魚應(yīng)該在她的幫助之下,更快樂啊?可是這樣一來,卻有可能讓它們,生活得更加不開心。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向重終于忍不住插嘴了。
是的,他在等了,就在等他們中也有人能說出那句著名的回答“子非吾,焉知吾不知魚之樂?”。
“簡單!推己于人,推己于魚,都好相似吾等若是開心、歡樂,則會多動、活潑,反之則靜默怠動;觀魚亦然,漁人塘中之魚,少有飄逸悠游之態(tài),而觀之江湖之魚,雖環(huán)境不定,饑餐飽食無定,然,除卻生死,極少見有魚不自在逍遙狀,其形、其翼、其尾,形色狀態(tài)皆為靈動之至,由此可見江湖之于魚,乃天贈之至,吾等多情加力,奪取其自在逍遙之權(quán)力,名為愛,實為害。”
李耳雙手后背,侃侃而談,聊起了他的“魚之于江湖”的自由觀,卻沒有說出向重以為他會說出的回答來。
“果然如此!吾哋還是不要再多此一舉更好!圉哥哥,只要魚仔夠開心,就可以啦!吾不會再去替佢哋搵食啦!更不會諗著困養(yǎng)佢哋。”
“小尾巴”被李耳說服了,徹底放下心結(jié),笑容又回到了她的臉上。
面對著一池碧波,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六個小朋友,竟然有著說不完的話,就像那湖面上的風(fēng),一陣陣輕輕吹拂水面,波紋也便一層層蕩漾個不停。
快樂的時光,就像這秋后的艷陽,看起來天色很是明朗,熱意卻很快就過去了。
玩鬧夠了的小朋友們,也到了離別的時候。老府上上下下,依然禮儀周到,不僅給每個客人都安排了禮物,還特意請了幾輛馬車伴行,一路送他們到城外長亭,方才話別回返。
“下次向兄若有緣路過周,定要來吾之守藏室一見!果度書源典籍如山,必會令你流連忘返!”
坐在搖搖晃晃的車上,小朋友們難掩興奮,猜測著給自己的特殊禮物是什么,而向重卻只記掛著李聃邀請他去“當(dāng)代”最大的圖書館去開眼界的要約,心中暗想以后,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
秋冬之交的郊外,風(fēng)景可不是平常所能見到的。透出車窗,向重向外望去,濃蔭色澤漸變,配合著車身的上下顛簸,色塊被拉出一條一條“恍惚”的質(zhì)感,讓莫奈名畫的技法,有了一個大自然的“直播”速寫版本。
……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