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斯莫林是幸運的,但他又是不幸的。
因為藍天和第一階段排名第一的佐藤加二都選擇了歌曲類型的素材,所以輪到排名第六的菲利普?斯莫林挑選的時候,居然還有一首演奏類型的交響樂素材沒有被人選走,斯莫林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這套素材。
這是他的幸運,但是同樣也是他的不幸。
馬勒的作品太難駕馭太難處理了!
馬勒的交響樂作品素以艱深難懂難以演奏著稱于世,任何交響樂團在演出馬勒的交響樂之前,都需要長時間的排練,同時還需要一個足夠優秀的指揮家指揮。即使這樣,演出也很有可能遭遇失敗和媒體差評。
成功演奏一部馬勒的交響樂作品非常艱難,完美混音一首馬勒的交響樂作品同樣很不容易,而菲利普?斯莫林拿到的《大地之歌》那就更加難以處理。
這部作品是作曲家在痛失自己的大女兒之后創作出來的,當時作曲家的精神差點徹底崩潰,后來還是朋友贈送的一本唐詩德文版翻譯作品才讓他從痛苦的深淵當中掙扎出來。這首《大地之歌》就是作曲家將七首唐詩的意境和自身感受融合在一起,創作出來的一部六樂章的交響曲杰作。
第二樂章《寒秋孤影》中選用的唐詩是張繼的《楓橋夜泊》,問題是德文版翻譯卻把這首清雅淡泊的作品翻譯得惆悵孤苦,這樣的翻譯符合了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卻難倒了無數的演奏家、指揮家以及歌唱家。作曲家在這一樂章中選用了單簧管、雙簧管和圓號來表達這種惆悵孤苦的情緒,演唱者則用了樂壇相當少見的女低音,而作為全樂章襯托的則是聽上去呆板單調的小提琴無窮動動機。
這樣的一套素材放到任何一位選手手里都是莫大的挑戰,也難怪排在前面的幾位選手都沒有選擇這首作品。
對于菲利普?斯莫林的混音,評委當中聆聽馬勒作品最多的萊昂?喬丹是這樣評價的。
“首先,我要大聲鼓勵這位選手的勇氣,馬勒的作品相當難以演奏也相當難以處理,這位選手能夠選擇這首《大地之歌》,勇氣可嘉?!?br/>
“但是……對于選手混音的這首作品,我只能遺憾的說他并沒有把馬勒作品的靈魂呈現出來?!?br/>
“在他的混音作品中,小提琴作為伴奏聲部過于突出,哀怨氣氛的營造的確是足夠了,但是選手并沒能體會到馬勒希望傳遞的那種悲涼心境?!?br/>
“另外,雙簧管的音色偏亮了一點,這讓我在聆聽第二樂章的時候常常會從樂曲的意境當中脫離出來;女低音的音色加了過多的高頻,聽上去更接近女中音的音色,這樣的處理同樣很讓人出戲?!?br/>
“總之,在我看來這首作品整體框架的搭建做得相當不錯,但是很多細節的處理還沒能達到樂曲本身的要求,這是我對這首混音作品的看法?!?br/>
萊昂?喬丹曾多次親赴德國聆聽柏林愛樂樂團的現場演奏,對于《大地之歌》的熟悉程度在評委當中首屈一指,他的點評中肯而又切中要害。
維奇?維維奇再次拿起了話筒。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