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帝和周皇后的靈柩擺在東華門,聽憑官吏及百姓吊唁。李自成派人偷偷做記錄,來的大部分是致仕官員及縉紳,也有一些百姓。至于在任官員,來者是少之又少。他們,寧可在午朝門外終日等候,也不愿意向他們原來敬若神明的崇禎帝磕幾個頭,鞠幾個躬。
第二天來午門等候的人更多,據城頭的黃門官暗中查點,幾乎達兩千人左右。午時過后走了將近一半,仍有千把人守候到天黑。
第三天上午,依然有千余人在午朝門外等候召見。
上午巳時,大順王李自成帶著宰相牛金星,軍師宋獻策,權將軍劉宗敏等大順朝文武大臣來祭奠先帝崇禎及周皇后,招徠多人圍觀。
儀式由大順朝軍師宋獻策主持,大順朝宰相牛金星誦讀了祭文,大順王李自成親自拈香敬酒。然后,由200名騎兵警戒,兩百名民夫抬棺槨,百名和尚誦經,向城郊田妃墓進發。
午朝門外的官員聞聽大順王在東華門祭奠先帝,連忙氣喘噓噓地趕過來。趕到時,儀式早已結束,唯留一地灰燼及零星紙錢。
有的官員回過味來,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希望,垂頭喪氣的走了。仍有近千名官員認為大順朝已經處理完了先朝事宜,總該接見我們了,依然固執的奔回午朝門等待。
三月二十三日下午未時,午朝門正當中的大門和兩側的中門同時打開了。一位中官手捧一卷圣旨踱出當中大門,高聲說:“大順王有旨:午門等候官員隨旨見駕。”
這一聲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監特有聲音,聽在等候了三天的前明官員耳朵里,比百靈鳥的叫聲都好聽。
頓時,眾官員不約而同地說了聲“領旨”,便文東武西,分別從兩旁的中門魚貫而入,跟在居中而行的中官側后,向前行去。他們驚詫地發現,中官領著他們居然不是奔太和殿,而是向西一拐奔向了武英殿。頓時,大家互相交換著眼神,納悶不已。
武英殿前的小廣場上,兩位前朝的中官“啪”“啪”“啪”連甩三聲靜鞭,近千人的隊伍一片肅靜。
此時,東西兩側的隊伍自動按照品秩官階順序,登上了漢白玉的臺階。這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問題,武英殿面積較小,臺階也少,從三品官員只能勉強擠進來,四品以下官員無法進殿,大家只能在殿外小廣場上列隊。
魏藻德與李國幀互相看了一眼,同時跪了下去,口稱:“吾皇萬歲,臣魏藻德、李國幀見駕。”
在他們報出自己名字的同時,大小官員都換成了自己的名字。雖有近千人,但整齊劃一,絲毫不亂。
李自成坐在龍椅上,威嚴地看著眼前丹墀里一排排整齊下跪的大小官員,一股浩然之氣油然升起。就在五天之前,在他們眼中,自己還是“流寇”、“逆賊”。可是,這三天,他們卻等著給自己下跪,等著山呼舞蹈喊“萬歲”。當官這種東西,是一種職業,是一種煉獄,是一個大染缸。只要你坐在位置上,你就可以權傾天下,就可以顛倒黑白,就可以憑自己好惡定人生死榮辱。階下這幫人,可以出賣社稷,出賣祖宗,出賣良心,只為了頭上的這頂烏紗。他們昨天可以效忠朱明王朝,今天可以效忠李順王朝,說不定明天又去效忠一個什么鳥王朝。這些人,有的身家百萬、千萬,但在他服務的王朝瀕危時,他們卻可以一毛不拔,袖手旁觀。他們現在匍匐在你的腳下,誰知道心里有沒有罵你的祖宗。
他微微壓制了一下心頭的反感,說:“免禮平身。”
“謝萬歲!”諸人一齊叩頭站起,側身后退歸班。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