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兵敗如山倒。如今,防守內(nèi)城的軍兵和宦官,在城墻上經(jīng)受著風(fēng)吹雨淋,又冷又餓,再加上許多單位的軍官攜帶著官兵最后的一次軍餉開了小差,這些守城者的怨氣就發(fā)泄了起來。這個說,自古道官不差餓兵,人家當兵吃糧,我們當兵挨餓,這樣的日子沒法過。那個說,看見城下那些兵沒有,都是聽了‘闖王來了不納糧’投軍的,比咱們強多了。還有的說,聽說當大官的都給大順軍約好了,歸順過去官加一級。看著吧,馬上就有人開城門了。
起先,一些太監(jiān)還不以為然,認為當兵的都沒有什么覺悟,是混吃混喝的混蛋貨。但是,自己在城上才站了半天,就腰酸腿疼,又冷又渴又餓,這才知道人是鐵飯是鋼,半天不吃餓的慌,也跟著嚷起來。
張縉彥抽空到首輔魏藻德家去了一趟,見魏大人正在佛龕前燒香箔。仔細一瞅,那箔都是帶字的,拿起來幾張一看,像是奏章的口氣,連忙問是怎么回事。
魏藻德瞅瞅四周無人,低聲說:“這個李闖王是什么樣的脾氣秉性,咱們城里的人都不知道,我先前想給他寫一份奏章,提醒其進京以后的幾條注意事項。后來一想,咱們也不能把身價放得太低。他們進了城,兩眼一抹黑,還不得指望咱們這樣的先朝大員給他撐門面。所以,就把奏章給剪成紙箔燒了。現(xiàn)在,我之祈禱就是希望其通情達理,善待我們這些先朝大佬。”
張縉彥說:“首輔大人說得對,從歷史上看,每一個新的王朝都需要仰仗先朝官吏幫助其治理天下。大人當首輔,沒有提出過什么針對他們的惡毒計劃。我執(zhí)掌兵部,也沒有對之下過殺招。相反,他們?nèi)绻胝邪餐獾剀姽伲疫€能為之穿針引線。新朝,應(yīng)該歡迎我們。”
魏藻德有些擔心地說:“我聽說,闖王先前也經(jīng)常屠城。標準是抵抗一日的,殺十之二三;抵抗三日的,殺其一半;四日以上的,一人不留。我害怕咱們這里抵抗四日以上,到時候不分青紅皂白不容分辨排頭殺來就糟糕了。”
張縉彥低聲說:“今天午飯后,皇上帶著一群中官,油布雨衣遮掩到城樓上走了一遭,恰巧碰見李邦華領(lǐng)著一班御使要上城協(xié)助守城,還褒獎了李老頭一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八成是探路,有逃跑的苗頭。但是,沒有軍隊接應(yīng)肯定走不成。”魏藻德略一思索,馬上猜透了其中的用意。
“在下愚鈍,首輔大人一語中的,眼光入木三分。”張縉彥說。
“好了,馬屁不拍也罷。記住,不管他金牌宣也好,圣旨乃至擊鼓撞鐘召也罷,都不要再進宮去觸霉頭了。”魏藻德叮囑說。
此刻,崇禎帝正在乾清宮更衣之后假寐,倘若知道其內(nèi)閣首輔和兵部尚書正在議論投敵之事,不知會有何感想。
三月十八日傍晚,風(fēng)停雨住。天黑之后,大順軍又開始攻城。此時,東直門、正陽門、德勝門、阜成門先后打開,大順軍潮水似地沖進城來。人馬哄哄,先后涌向皇城。
三月十九日上午,已經(jīng)在城西的闖王李自成讓宋獻策占卜以后,帶著一幫文臣武將,在眾人簇擁下從德勝門進入內(nèi)城。
德勝門原名“健德門”,明洪武元年,大將軍徐達攻入元大都,將之改稱北平,隨后將健德門改為德勝門。
明英宗時,蒙古太師也先帶兵寇邊。英宗受宦官王振蠱惑御駕親征,在宣府懷來縣土木堡大敗。蒙古騎兵帶著俘獲的明英宗來到德勝門外,要挾開城門。新任兵部尚書于謙力主抵抗。他們擁立新君,斷了敵人以皇帝要挾的念想。于謙帶兵從德勝門出戰(zhàn),擊斃了蒙古太師也先的弟弟,打退了敵人的進攻。自從,凡是出兵必走德勝門成了慣例,取“以德取勝”“旗開得勝”之意。
本來,攻破外城之后,闖王已經(jīng)從西便門進了城。此刻,從德勝門進皇宮距離較近。若繞道前門,還要兜一個大圈子。宋獻策占卜時告訴闖王,您馬上就是一國之君,要進內(nèi)城最好走正陽門,亦稱大前門。宋說正陽門是內(nèi)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德勝門是出兵專用的,而且是在西北角。按方位上說,北屬玄武,是動刀兵的。還有一點兒宋獻策沒敢說出口,那就是放著光明正大的前門你不走,非要從后門進去,顯得有點兒不倫不類,只怕將來你的帝位還要再動刀兵。
李自成“哈哈”大笑:“如果一切都按部就班,老朱家的江山八輩子也輪不到孤來主宰。時間長了,那幫烏龜王八蛋把好東西都給藏起來了。德勝門也不錯嘛,就從這兒進去得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