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回說過吳三桂負責防守的寧錦防線,在皇太極的不斷進攻蠶食下,八去其四,滿清騎兵可以繞開剩余的據點直叩山海關。如果滿清再來一次松山或者錦州那樣的長期圍困戰,關內又不能迅速支援,則寧遠必敗無疑。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吳三桂怕擔喪師失地的罪名,一心想離開寧錦前線。包括向田國丈及閣臣送禮,想請一道圣旨回關內。
過去,長期在關東任監軍的大太監高起潛與吳三桂關系不錯,吳三桂曾經以義子的身份拜在其膝下。奈何現在高起潛已經告老還鄉,田國丈說話不太好使,閣臣揣摩不透皇上的意思,不敢開言,所以久拖不決,急得個吳三桂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熬到了崇禎十七年三月初七,兵部以六百里加急送來了調其回京勤王的命令。吳三桂喜從天降,立刻發出撤退的命令,確定三天后出發。當時,上自巡撫總兵,下至士兵大都在當地置有產業,急切之間哪里來得及處理。況且,大部分老百姓也都想隨同軍隊入關。
三月初十,部隊開始開拔,后面是眷屬,最后是黎民百姓的隊伍,扶老攜幼,推車挑擔拉牛牽羊,一路噪雜,哭叫連天。一天下來,行了不過四五十里路程。堂堂的關寧鐵騎,簡直成了輜重隊。
遼東巡撫黎玉田憂心如焚,生怕這么大動靜驚動了清兵隨后掩殺。與吳三桂商議后,派出精銳部隊擔任后衛,并在老百姓中放風,說清兵已經追來。這一下,許多壇壇罐罐被棄置路邊,行動頓時加快。
第四天傍晚,山海關總兵高第派出人馬來接應吳三桂、黎玉田。一幫老太婆圍住吳三桂吵吵嚷嚷,說這不是到山海關了么,怎么也沒有見清軍追趕,白白害得我們丟掉了許多東西,你得賠我們錢。吳三桂冷笑道:“知足吧,200里路陪著你們走了四天。不愿意進關的請自便,我的軍隊還摸不到錢呢。賠你們錢,想得美。”說罷,一幫將??祚R加鞭駛進了山海關。
山海關依山襟海,故名山海關。其被人稱為“京師之保障,邊郡之咽喉,”是“天下第一關”。其以城為關,城周長8里,與長城相連。城高四丈二,厚兩丈一,有四座主要城門,多種防御建筑齊全。自修建以來,盡管后金滿清屢次竄犯內地,但是沒有一次經由山海關。
當晚,山海關總兵高第擺酒招待吳三桂和黎玉田。席間,說起京城的情況。高第說,他不斷派人進京打探消息,總的來說形勢不妙。李自成這次看來是想推翻崇禎,自己坐龍庭。
吳三桂頗有同感,說:“除了關外這一支部隊要對付滿清,關內的其他部隊基本上都和李自成或張獻忠交過手,勝少敗多。這兩個逆賊像兩盤石磨,把我朝的精銳部隊都給磨碎磨光了?,F在,調我進京勤王,估計朝廷已經岌岌可危了。”
“是啊,不然何以過去舍不得封軍門伯爵呢?!崩栌裉镎f。
吳三桂心中說:“過去,本軍門多次請調不準,現在形勢危機了,讓我去干火中取栗的事兒,又不肯下大本錢,一個平西伯能值幾個錢。我呀,還要看一看,不能把這幾萬部下輕易投到里面?!彼f:“過去,老爺子經常有書信給我,不知道這一段為什么不來信了。我想,一邊整頓兵馬,一邊看看形勢再說?!?br/>
三月十七上午,杜勛來到了劉宗敏設在廣寧(安)門外不太遠處的指揮部,出示了大順王的手諭,說要進城談判。劉宗敏一臉的不以為然,說現在二十四拜都拜完了,只差最后一哆嗦。你看對面三大營出城的隊伍,都他娘的面黃肌瘦,一陣風都能吹倒好幾個。老子一發威,就能攻下他的三重城墻,還給那個皇帝佬兒啰嗦什么。
杜勛說破船還有三千釘,畢竟三大營還有十幾萬人,特別是他們的紅衣大炮都是從西洋重金買過來的,威力挺大。萬一雙方能談成,不是省得動刀兵了嘛。
劉宗敏不耐煩地時說:“好吧,老子最多等到下午申時。時辰一到,不管他答不答應,老子就要攻城。好,你去吧?!?br/>
杜勛出了大順軍的防區,馬上有明軍吆喝著:“站住,再往前走就放箭了!”慌得杜勛連忙喊叫起來:“我是杜公公,是來救你們的?!?br/>
城防軍有人認識杜勛,讓他到了城下。杜勛說奉大順王之命,要進城見皇上。如果談的好,就不用打仗了。城防軍就朝城樓上喊話,要他們開一下城門,放杜公公進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