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睿上報紙在這個年代就是大新聞了,因為干的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當代人口口相傳,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在首都上學的蘇佳慧自然也知道了,她沒想到陶睿除了做生意,還能在種植、養殖方面有貢獻,這太出乎她的預料了!
她斟酌著給陶睿寫了封信,夸贊了陶睿取得的成績,并鼓勵陶睿繼續努力。她還簡單說了自己在學校的情況,幾次考試她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而這都是因為陶睿當初的幫助,才讓她有現在這么好的學習機會。
她寫下了學校地址和聯系電話,告訴陶睿如果他下次再來首都,有什么事需要找人的話,隨時都可以找她,她欠了他好大的人情呢。
陶睿收到信已經是一個月以后了,寒冬臘月,他開始研究大棚蔬菜了。
他想了想,通過身邊研究員的關系,在首都買到了幾本最新的醫學書籍,送到了蘇佳慧手中。這幾本書籍還沒大面積流傳開,陶睿此舉算是讓蘇佳慧提前學到書里的知識了,也是最適合的禮物。隨著書籍送去的還有簡短的鼓勵信,期望她早日成為出色的醫生,并且提到如果她有困難,隨時都可以來找他求助。
陶睿留下了鎮辦公室的電話,這是最快找到他的方法了。
跟著他的幾個研究員見他這么大費周章,打趣地問他:“睿哥是不是處對象了?對象在首都上大學?那你為什么還不留在首都呢?”
陶睿笑起來,“所以這就不是對象。別多想了,只是一位優秀的同志,朋友而已。鄉親們這邊我能幫上忙的是請他們幫工,而這位同志,我能幫上的就是鼓勵她實現理想。都是一樣的。”
幾人都不是亂想胡說的,既然陶睿這么說了,他們也就不開玩笑了。不過他們是真的很佩服陶睿,很難找到像他這么重情重義的人了,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帶鄉親致富。
他們做農畜業研究,經常去一些村子,陶睿這個村子是最具生機、最具發展的村子,他們在這里住了好些天,都沒感覺到有多貧窮落后。這都是因為陶睿加大了國秀小吃的生產規模,請了很多幫工,連種地養動物都請了人幫工,大家在農閑的時候都有了收入,生活水平可不一下子就提高了。
陶睿帶著研究員研究大棚蔬菜,也研究怎樣讓動物在寒冷的冬季多長點肉,其中保暖就是很重要的一環,如何低價巧妙地控制溫度讓老百姓都能學會,也是關鍵所在。
陶睿這研究可不是小規模的,反正這會兒地都空著,他把所有田地都種上了蔬菜。幾個研究員勸他,怕他失敗了浪費,給他講做研究要節約成本。但陶睿還是租用了村里所有的田地,還雇了種地好手,按照他的方法來種蔬菜。
山上也養了很多家禽家畜,請了學養殖學得懂的好手天天看著,陶睿簡直是把整個村子都當成了試驗點。
這樣大膽的做法看得幾位研究員一陣冒汗,陶睿這是花錢如流水啊。上頭撥給陶睿那一點研究款早就花光了,租田、請人還有各種培育花銷都是陶睿自掏腰包的!
他們算是知道陶睿為什么陶睿為什么不進組織了,就這特立獨行的模樣,進了組織肯定不服管教啊,到時候雙方都難受,還不如讓陶睿這樣自由自在,有了成果就報上去,反而更和諧一點。
因著陶睿投入的成本高,幾位研究員也就更賣力,不忍心看他一下子損失那么多。結果沒想到蔬菜的漲勢很喜人,家禽家畜也沒死幾個,狀態很好,他們的熱情就更高了,天天不怕冷地跑去查看情況,就算沒有明顯變化也不厭其煩地記錄日記,不錯過任何細節。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