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小雙兒垂頭喪氣的如同被霜打了的茄子,方重山強忍著笑應(yīng)了一聲:“好,我這就去,你在這里乖乖等我?!?br/>
說罷,便轉(zhuǎn)身出門去。
廚房在最西邊臥房的隔壁,與新房只隔了一間屋子,方重山步子邁得大,走得也快,沒一會兒就走到了。
村里人對吃喝不太講究,方家的廚房也是一樣,一處簡陋的灶臺,邊上堆著一堆柴火,磚頭砌的墻因為長年累月的煙熏火烤微微發(fā)黑泛黃。
方重山湊上前去一摸灶臺,發(fā)現(xiàn)灶臺冰涼,這才想起來,河歇村里是有專門承包喜喪宴會上吃喝制作的營生的,統(tǒng)稱作走街廚子。
走街廚子大多居無定所,背著幾口大鍋和一些做飯的家伙什在幾個村落里到處游走,村里人但凡家中有什么需要宴請賓客的大事,往往會拿著肉、菜要他們過來掌勺,廚子們要的報酬也不多,幾塊肥肉或者十來個銅板就足夠打發(fā)。
方家娶小夫郎沖喜,雖然沒有對外透出風(fēng)聲,可不請自來的的客人也不少,請走街廚子過來做飯成了最佳選擇,家里的小廚房派不上大用場,自然被棄之不用。
方重山重重的嘆了一口氣,因為一時的失策對著冷清的鍋臺犯難,胡亂的找了一氣,最后才從干凈的碗柜里摸出兩塊糙米饃饃。
等仔細查看了灶膛之后,方重山才發(fā)現(xiàn),雖然灶臺外面摸著冰,其實灶膛里面還剩著點特意存留下來的柴火星星,好方便下次生火的。
擔(dān)心糙米饃饃不夠小雙兒吃,方重山嘗試著找些容易點燃的干草就著星火生起火,他聰明的很,只試了兩回,就成功燃起了柴禾。
枯葉和秸桿被火燒灼時,升騰出一縷青煙,嗆得方重山一連咳嗽了好幾聲。
摸索了半天終于將冷了的糙米饃饃蒸好,方重山又動作很快的下了一碗清湯面,將湯面盛好,與饃饃一并放在一個掉了漆的木質(zhì)托盤里,端著回新房里去。
熱騰騰的清湯面與糙米饃饃擺到姜然面前,饞的饑腸轆轆的小雙兒直咽口水。
姜然雖然餓得厲害,卻不敢輕易動碗筷,只能眼巴巴得盯著方重山看。
方重山被他盯得有些無奈,把清湯面往前推一推:“趁熱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br/>
得到了方重山的應(yīng)許,姜然肉眼可見的開心了起來,手疾眼快的捉住木筷,捧著碗扒拉面條吃。
大概是因為太餓,他吃面的速度很快,但并不顯得粗魯,一看就是很有教養(yǎng)的樣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