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是華夏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邊疆及華夏東北地區,采取半農半牧生活。
古契丹有八部,涅里是遼的始祖。
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可汗的習慣,早期可汗都在大賀氏家族中產生,中期在遙輦氏中產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夷里堇建立統一的契丹。
唐代末年,契丹貴族首領耶律阿保機乘機建立了與五代和北宋相始終的遼朝。
契丹人的風俗習慣與漢人不同。
契丹人髡發,服裝通常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褲腳放靴筒內。
遼國契丹人只有皇族帳和后族帳的人才有姓,兩帳之外的其他契丹人是沒有姓的。
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華夏北方的民族,如漢族、女真族、蒙、古族等。
由于金帳汗國自13世紀至15世紀長期是西方的霸主,而蒙。古人稱華夏北方為契丹。
傳說,北方大草原流淌著兩條河,一條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下,契丹人稱其為西拉木倫河,亦稱“黃水”,文獻上寫作“潢河”;另一條河自醫巫閭山西端而來,名為老哈河,亦稱“土河”。
契丹民族就興起于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流域。這一地區民族的遷徙、融合呈現出十分頻繁復雜的狀態。
契丹人關于自己始祖有這樣的傳說,一位久居天宮的“天女”倍感天宮的枯燥寂寞,她駕著青牛車,從“平地松林”沿潢水順流而下。
恰巧,一位“仙人”乘著一匹雪白的寶馬,從“馬盂山”隨土河一直向東信馬由韁。
青牛和白馬,在潢水與土河的交匯處的木葉山相遇了。
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開馬韁,相對走來。兩人相愛了。結合了,繁衍了。
盡管青牛白馬的故事流傳很廣。但有關遼朝方面的史料中卻鮮有記述,僅有的一條記載見于遼史卷三七地理志一上京道“永州”條:有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奇首可汗在南廟,可敦在北廟,繪塑二圣并八子神像。
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葉山。二水合流,相遇為配偶,生八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