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生產責任制……具體說說。”
某某同志似乎對此來了興趣。
艾高峰索性不再考慮其他的,說道:“我個人的意見呢,可以嘗試以生產隊為單位搞責任制。大隊分家,各個生產隊自己搞。生產出來的糧食,交了國家的公糧之后,就全都是自己的。由生產隊自己處理。可以留著自己吃,也可以賣掉。”
“那生產資料怎么分配呢?”
對農村的情況,領導們是很了解的。
目前的集體生產,也就是艾高峰嘴里說的“大鍋飯”,是以生產大隊為單位的。
生產大隊就是后來的行政村。
多的一個大隊有一千多人,少的也有大幾百人。
這其實已經涉及到一個難度較高的管理層級了。
部隊一個團也就兩千來人,而且都是服從命令的軍人,內部關系遠不如一個生產大隊那么復雜。饒是如此,能夠稱之為優秀的團長都已經是軍中中堅力量,萬里挑一的人才了。
部隊的團長,級別和地方的縣委書記相當。
很明顯,不可能要求每一個農村生產大隊的支書和大隊長,都有部隊團長那樣的管理水準。
計劃經濟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最大的問題,就是對每一級管理者的要求都很高。你可以把整個國家想象成一部巨大的機器,要求每個零部件都完美無缺,這臺機器的運轉才不會出問題。
實際上,這不可能做到。
任何一個細小環節出了瑕疵,都會影響到整體的正常運轉。
艾高峰目前提出來的,以生產隊為單位,搞責任制,就等同于把這架龐大無比的機器分解成無數的小機器,一個機器運行出了故障,不會影響到其他機器。
但生產資料,眼下都是集中在生產大隊。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