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幫小姑娘拎著木柴,徐文心接替劉弘毅,掀起雨衣給小姑娘避雨,進了前邊小山村。鎮南這邊的山區民居,不少都是吊腳樓式樣,一共分為三層。大多數是杉木建造。最下層是豬圈雞欄和雜屋。第二層則是類似堂屋,內設火塘,是祖宗安坐之位,又是烤火取暖,煮飯炒菜的地方。第三層則是臥室和谷倉。整個樓房除屋面蓋瓦之外,其余部分全部是杉木建造,四周設有吊腳柱,謂之“吊腳樓”。三隊的吊腳樓都很陳舊,看上去灰撲撲的。小姑娘的家就在村口不遠處,劉弘毅等人將她送回家,沒有停留,直奔生產隊隊長家里而去。小姑娘家的吊腳樓又小又破,顯然并不具備接待他們一行十來人的條件。雖然整個三隊的社員都很貧窮,但生產隊長家里,總歸條件要稍好一些。而且隊長是“話事人”,上級領導來了,理所當然要由他出面接待。隊長是個四十幾歲的中年男子,和向導認識,驟然間見到這許多“貴人”到來,本就頗為驚訝,再聽向導將劉弘毅韋應紅陳解放等人的身份一報出來,更是驚駭莫名,一下子變得緊張無比,眼神只在那個背著五六半步槍的公安人員身上瞄來瞄去。劉弘毅的本地方言還是有些詞不達意,便由陳解放出面,好好安慰了隊長一番,告訴他不是來“抓人”的,是縣委書記下來調查了解情況。好不容易才讓隊長緊張的心情稍微平復下來,當即忙不迭地邀請“貴人們”進屋。在后世的旅游宣傳之中,吊腳樓是很有民族風味的景點。但只有真正住過吊腳樓的人才知道,那個氣味,實在是有點感人。樓下就是豬圈和雞舍啊。木板樓面又不隔絕氣味,你只要稍微想象一下就能知道是個什么味兒了。好在吊腳樓通風不錯,把氣味吹散了不少,要不然,還真有點熏人。請“貴人們”落座之后,隊長趕緊吩咐妻子女兒準備晚飯,殺雞宰鴨,好一陣忙亂。劉弘毅一行人,在隊長家里享受了一頓“豐盛”晚餐。有雞有鴨,還有雞蛋,這是山里人能夠拿出來的最體面的宴席了。韋應紅按規定付了錢。隊長誠惶誠恐的,說什么也不敢收。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大的官。縣委書記能到他家里吃頓飯,這是多大的臉面?焉敢收錢?在韋應紅的反復解釋之下,隊長終于戰戰兢兢地收了伙食費。晚上,劉弘毅還是老習慣,讓隊長邀請了生產隊里的社員們到家里來“集會”,劉弘毅詢問了許多情況。一開始的時候,社員們全都緊張得不行,誰都不敢亂說話。在韋應紅的一再開導之下,又見劉弘毅十分和氣,沒有一點官架子,終于有人敢于開口。應該說,責任制落實之后,生產隊的糧食生產,比起以前,確實是豐收了。大家勉強都能吃飽肚子。尤其讓社員們高興的是,現在不割尾巴,家家戶戶都可以養雞養鴨養豬,逢年過節的時候,能吃到肉。而群眾反映的問題,則集中在副業不好搞,娃兒讀書不方便這兩個方面。至于交通不便,反倒無人提起。在他們想來,山里不就是這個樣子嗎?千百年來,走的都是羊腸小道。其實他們說的副業不好搞,主要制約的問題,就是交通不便。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