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五,黃道吉日,宜動土。“教無類”學堂正式開工,本來以三城親衛(wèi)加其他人員過萬之數(shù),建一個小小學堂不在話下,但古西弦經過諸多考慮,還是把建筑人員的名單向外推了,她托長英縣令嚴立達之手,向縣內及臨近縣同時招工二百余人,包吃管住,工錢二十文,日結。這個工錢在南方來講,只能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在苦寒的北疆,卻也算得上一份高工了。招工貼一上墻,三日內就有數(shù)百人來報名,剔剔除除,余下百來人,個個都是干活的好手。其余人都是臉帶失望,有三三兩兩離開的,卻有更多的人跟著去了工地,哪怕是沒有工錢,他們也想去看看這個由安縣主一手促成的北疆大學堂會是怎樣的陣容。
因嚴縣令在發(fā)招工貼的時候,還隨便把招生內容也給加入了其中,來應雇者大部分都是家中有適齡兒童的家長。北疆苦寒留人難,稍有些出息的,都奔赴在外,私塾學堂少之又少,聰穎的孩童,沒有人教化,就是傷仲永式的毀滅。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突破自身的一日?
浩浩蕩蕩的隊伍黑鴉鴉,被安排接收登記的佟立冬都愣了愣,這人數(shù),超額了呀。帶隊來的衙役連忙上前解釋:“佟管事,得用的就這一百來人,其他的都是自己過來瞧熱鬧的。”
“這還帶瞧熱鬧?”做個工,有什么熱鬧可瞧?他蹙著眉道:“差爺,三月春寒料峭,這夜里可還是涼的很,萬一出個事,誰來負責?”
這可不是小事,他要先打好預防針,以防萬一,縣信聲譽受不得一絲一毫的損壞。
衙役:“這事還真是我們的疏忽。”
怎么辦,人數(shù)太多,勸不動?一臉為難:“佟管事,您看,人都來了……”
適時救助,這個球,他踢不動,只能原地求援。
佟立冬也頭疼,北疆人剽悍,雖然這是自己這邊的主場,但鬧起來,就不是件好看的事。
“小尋,你去向縣主匯報一下此事。”“游民”非小事,他必須上報。
小尋是古西弦派給他的小助手,十三歲,特機靈的一個孩子,是明月鎮(zhèn)的小乞丐,命真好,被縣主兄妹給看中了,著力培養(yǎng),以后當個管事沒跑了。
小尋翻身上馬,馬兒嘚嘚駕,疾馳而去,揚起一路塵煙留給原地的人吃一嘴。
佟管事捂著嘴,聲音從指縫里擠出來:“大家見諒,小孩子心浮氣躁。”
眾人搖頭,北疆人是愛馬的,再窮,馬上功夫都有點,俊小子身手真好,那飛身上馬的姿勢老俊了。
小尋去的快,回的更快,半途就遇上了出來遛圈的小縣主。事情一說,打馬回旋。
“縣主,你怎么親自來了?”佟立東連忙迎上去,別看縣主小,人家可是忙得很,屬于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列。
古西弦朝他點點頭:“出來溜個圈,正好碰上小尋,就跟來看看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