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趙高
歷法,是華夏的古代先民們,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制訂時間順序的法則。
華夏的人們根據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產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與立法相配的是歷書,這是排列年、月、節氣等供人們查考的工具書。歷書在中國古時稱通書或時憲書,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由于它是皇帝頒發的,所以又稱“皇歷“。
華夏的歷法最早能夠找到明確記載的,是大約5000年前的黃帝歷,由華夏的共主黃帝創立。
在黃帝歷創建之時,天上有天雷狂涌,地下有地龍翻騰,天地人三界混亂,仙不得安寧,人不得平安,鬼不得往生,然黃帝歷一出,天地瞬間歸于安寧,于是天降金蓮,漫天神光普照,黃帝由此成為第三位人族圣皇。
圣皇的年代和事跡已經不可考,但自黃帝創建黃帝歷以來,人間歷法不斷更迭,先后有黃帝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顓頊歷等等,先后共計60部古代歷法。
在歷法之外,華夏古人又以年號來計算時間,一位皇帝或有一個年號,又或有幾十個年號,后來為了方便統計時間,于是給這浩浩蕩蕩5000年的歷史加了一個零點。
后世用的乃是中元歷,中元以中元元年為中心,中元元年之前稱為中元前,中元元年之后稱為中元后,迄今為止,已經是中元后2244年矣。
那這中元元年,究竟有何神妙之處,居然能夠讓整個歷史以之為零點,分割歷史,斷開古今呢?
中元元年,始皇帝登基稱帝。
秦王政滅六國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自稱“始皇帝”。
這一切的起點在中元前38年,這一年,嬴姓趙氏名政者,在趙國的HD出世。
同樣也在中元前38年,嬴姓趙氏名高者,在秦國的咸陽降世。
前者是始皇帝,后者則是他的影子。
相傳,嬴姓趙氏的祖先乃是商大將軍惡來的后人,經歷了西周與春秋之后,分化為兩支,后分別建立七國中的秦國與趙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