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繁文縟節四伯父高人高事
起初,先來十二個酒,即“全年酒”,不過,這十二個酒都只裝了一點,如果裝滿的話,那肯定有人直接就倒下了啊,呵呵呵。隨后,各位陪主依次帶酒,一圈下來,差不多也就一斤下肚了,你以為到此就完了?
其實,這只是剛開始呢。所以,那些有經驗的酒場“老肴”,前半場會以各種理由左推右擋,前前躲后藏,說自己喝不了,喝不下。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多吃點菜填飽肚子,實在面子上過不去了,才會象征性地抿一抿,他這么做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空腹喝酒的話,那是很容易醉的。等到他吃的差不多了,這時候主家也該來敬酒了,他呢,也開始大展雄風開喝了,這樣子既給了主家面子,又能夠掌握主動權,到了最后還能喝個正好,高高興興,舒舒服服地回到家里,蒙頭一睡,第二天早上啥事都沒有。
這些年來,我去過了全國很多地方,也算是小小的見識到了各式各樣的酒文化。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論是開口三大杯,還是什么“三二一”的酒文化(即第一杯三口喝,第二杯兩口喝,第三杯一口喝),都折射著人們對朋友的熱情,對客人的尊重,和對內心的抒發。不管你是喝開心酒還是悶酒,不管是南來的米酒客,還是東北的霸氣客,我們總能陪好,這是一種習俗,更是我們幾千年來的禮儀待客之道.
晚上父親告訴我說就在他們幾個老一輩人一塊兒閑聊的時候,在宗族中還很有些威望的四伯父,偷偷的給父親支招說,二弟,我看國兒這小子在外面肯定是掙了大錢了,你啊,該伸手要的就伸手要,你辛辛苦苦的把他培養出來了,現在找他要點錢給自己花花也是應該的。不然,等他以后家庭開銷越來越大了,就只顧著自己的小家庭了,那就怕到時候你想要也要不來了啊
父親只是微微一笑,并沒有怎么理會他,雖然父親和四伯父一樣都沒有讀過多少書,可是父親和他完全不是一路人,在我的心里,父親是深沉的,是顧大局的,是無私的,是一個合格的父親。
要說起我這個四伯父啊,還真不是外人,他和我父親是堂兄弟,也就是一個爺爺的。在我們村里,他可不是個簡單的人,而是個實打實的“高人”和“能人”。他有五兒兩女,在85年之前吧,他家里那叫一個窮啊,在我們村里都是能數得著的,按理說,第一,四伯父心眼多,眼頭活,人情世故都玩得轉,見風使舵更是一等一的高手,第二,他們家可謂人多力量大啊,那么多人種地怎么著也不至于挨餓啊。
可是,這理固然是那么個理,卻架不住他一家人幾乎個個都是好吃懶做的主,他們家的地永遠是草比莊稼多,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地里的莊稼可不會慣著他啊。
所以,明明都是一樣的地,種下去的種子也一樣,可他地里的收成就比別人地里硬是要少上很多,人家一畝地收七八百斤,他們家最多五百斤。要說這產量是有點低了,可如果平時能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也不會太難的,呵呵呵,到這里,又要可是了,可是什么呢?上面說的懶做,還沒有說好吃呢,譬如說在農村要吃個面條,一般情況下都是自己動手和面,自己搟唄,而他們家不是,都是拿著糧食去集市上換面條,還譬如,他們還會經常拿糧食去換饅頭,換油條,換馓子等等。
諸位,那你們說說,他們家本來就糧食產量低,現在還這么搞,那能夠吃嗎?還有更讓人吃驚的是,那幾個孩子從小就看父母這么干,所以他們也有樣學樣,也會趁著大人不注意,偷偷的裝上半口袋糧食去換東西,那些攤販一看是小孩子,肯定知道是瞞著家里大人的,又欺負小孩子不認識鉤秤,每次都是隨便給點,往往把10斤說成是7斤,5斤的說成是3斤。
反正,我記得那時候,他們家的老三和老四就經常跑我們家里來玩,其實他們并不是真的來玩的,每次到了我們家,他們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里屋的筐里拿煎餅,然后一點也不客氣的到我們家桌子上包點鹽豆或者咸菜,再跑外面別人家的地里拔上一顆蔥,往煎餅里一卷,直接就往嘴里塞,那吃的叫一個香啊。
不過,四伯父家的這種困難情況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到來很快就翻轉了,村里人很快就發現過去在十里八鄉經常四處晃蕩的四伯父突然忙起來了,與以前相比,更是幾乎不著家了,再一打聽,原來他找到一個快速發家致富的好生意。到底是什么生意呢?
就是給我們這邊的光棍說媳婦,賺取一定的費用,我說到這里,很多人肯定以為他是做媒人去了,呵呵呵,也可以這么說,不過不是兩廂情愿的,而是帶有強迫,哄騙性質的,至于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咱還真不知道,反正人家有本事從云南啊,貴州啊,四川啊等地帶女的過來,然后介紹給沒有媳婦的男人唄。
我那時候剛記事吧,經常會看到有一個,兩個或者更多的年輕婦女在他們家出沒,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半夜三更的,每次四伯父一回來,他們家老二就會騎著車子去集市上買肉,買雞,買鴨,那飯菜的香味傳出去了很遠,讓包括我在內的很多小饞貓們,都常常依偎在他們家的大門旁,往里面瞄個不停,很多人還留下了哈喇子。
這個時期是唐云天最為威風的時候,他是家中幼子啊,所以,絕大多數的時候,他母親會先盛一碗肉出來,讓唐云天坐在大門里頭先吃,有些臉皮厚的小孩子,為了能吃上一口,都會顛顛的跑過去找他搭訕,拍拍馬屁之類的。而我們家幾兄弟從不這樣,每次看到他母親給他端肉出來了,我們就會默默的走了。
<divclass="contentadv">四伯父家這種熱鬧的情況一共持續了大概有十幾年光景吧,可想而知,他做成了多少單生意啊,又從中獲了多少利啊,反正,家中的孩子們都蓋上了大瓦房,娶上了媳婦,這可不是一星半點就能做到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