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嘛,哪一個沒有攀比的好勝之心啊,所以,他們就把這件事給他們的父母說了,大人們更是不甘落人后啊,于是,便一個個或拎著一包點心,或提著幾顆雞蛋,也來找七爺爺,希望七爺爺能同意也讓他們的孩子們過來這里習字,讀書。
七爺爺當然很是高興啊,不過他誰的禮都沒有收,然后帶領我們把西廂房也給收拾了出來,讓我們在這里看書,習字,當然了,這筆,墨,紙,硯也都是他免費提供的。不過,他平日里依然是幾乎都陰沉著臉,不茍言笑,讓很多孩子還是感覺到有些緊張和害怕。
雖然古話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意”,但是,這可不是隨便每個人都能堅持下來的,沒過多久,有些孩子在過了三天的新鮮期之后,慢慢的,就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再過半年之后,就只有少數的幾個孩子還在堅持了,其中的一個就是我。
等我上了小學,每天放學之后,早早的,不用家長催促,我就做完了作業(yè),然后很自覺的跑去湖里割豬草,然后再幫父母鍘完喂騾子的飼料,一切都完成之后,我基本上都是一溜煙地跑到七爺爺家里去看書,一直到天黑了,聽到了遠處傳來母親喊我吃飯的聲音,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
不過,有時候看到好書,特別是精彩的部分,忙的連飯都不顧不上吃了,等不及明天再來看,便回家卷個煎餅就跑回來了。只吃干煎餅,往往噎的滿臉通紅,這個時候,七爺爺就會倒上一碗茶遞給我。
之前說了,他和我爺爺是一個曾祖父的堂兄弟,我爺爺年長他幾歲,雖然年輕的時候也有過不對付的時候,可隨著都年近古稀了,那些恩怨也都煙消云散了,他們兩個老頭子就經常一起蹲在墻根曬太陽,抽抽煙葉,拉拉呱,每次爺爺回到家里之后,總會意味深長地拍拍我的腦袋,告訴我說好好學習,你七爺爺說了,你是個聰明孩子.
等到我上了初中,上了高中,離家遠了,一個月才能回來一天,在這僅有的一天里,我也要過去七爺爺家里坐坐,并不是為了看書,更多的是享受一下這個美好的回憶。
其實在這么多年里,我已經把七爺爺家的藏書幾乎都看完了,像什么史記,資治通鑒,老子,韓非子,莊子,孫子兵法,世說新語,左傳,春秋,尚書,紅樓夢,儒林外史,西游記,水滸傳等等,有的甚至都看了好幾遍。至于那些特別拗口的,單調的,我也沒有什么興趣去看,到了后來,我才知道那些才是好書啊,只是當時年紀尚小,覺得沒有什么用而已,反正我就知道一點,等到了高中學習文言文的時候,我?guī)缀鯖]有做錯過題,在高中150分的語文卷子里,除去作文之外的90分,我基本上都事一分不落的全拿了。
一轉眼就過去了這么些年,我和七爺爺早就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成了名副其實的忘年交,畢竟整個村子里那么多的孩子,最后從始至終能堅持下來的也只有我一個而已。如果按照族中輩分來論,我必須得叫他一聲爺爺,可是在書的群山峻嶺中,在知識的無垠海洋中,在昂揚的激情討論中,我們是平輩的,是賢兄和賢弟的關系,我們兩人每每都是各抒己見,毫不相讓,高聲雄辯中,你來我往,很多時候都爭得面紅耳赤,吐沫星子亂飛。
正因為我們爺倆在激烈的辯論中遨游,在無窮的爭論中快樂,所以這個時候的一老一小早就沒有了什么輩分之差,沒有了什么禁忌可言,我們倆純粹的就事論事,每當遇到分歧時,我很少會對七爺爺的解釋言聽計從,默然接受,大都會堅持己見,說出自己的一番新的見解,還堅定的認為自己是對的,死活不肯退讓一步。
而七爺爺呢,他會引經據典,我不甘落人后,也旁征博引,七爺爺冥思苦想,我也抓耳撓腮,有時候被突然闖進來串門的其他人看到或者聽到,他們大都先是一愣一愣的,接著就會哈哈大笑起來,我明白,他們是在笑我們兩個是名副其實的書呆子,這既不能當吃,也不能當喝的,何必一定要分出個勝負來呢。
好多時候憑借著我的年輕氣盛,嘴皮子利索,讓七爺爺跟不上我的速度,他一句沒有說完呢,我第三句都出來了。當我十分得意的看向他的時候,他都是先搖搖頭,然后才帶著贊許的目光,笑瞇瞇地看著我,語重心長的對我說道,國兒,你要記住,書上的有些道理并不一定就是對的,你將來要學會知道怎么去辨別,怎么去從中梳理出屬于你自己的見解,很多事啊,并不像你想的那樣,我想,等你以后長大了,也就會明白了,明白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