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末冬風瑟瑟,北市的一家氧氣廠大門外卻聚集了許多車間工人。
體格健壯的陶田脫下手上干活用的臟白膠手套放進兜里,沉默寡言地站在廠子門口,周圍是決意與廠老板討要薪資的工友們,場面一度吵鬧不堪。
沒有人同他說話,因為陶田是個近乎啞巴的結巴,很少會有人耐心與他打交道。
由于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緣故,陶田所在的氧氣廠效益不好,一度瀕臨破產,眼下已經連員工的勞務費和遣散費都拿不出來了。
這家氧廠主要制作小型便攜式氧氣瓶,批量發售給銷售商,再由他們去向高海拔地區、冰山開拔這類旅游人群兜售,適用對象單一,抗風險能力也弱。
于是當經濟下行,生存不下去的首當其沖便是旅游業以及與旅游相關產業,氧氣廠只是里頭微不足道的一家。
幾乎從年前開始,廠里每月只給工人發放兩千元的基本工資,相應的提成與績效一應暫緩,說到了年尾再結,可到了年末,說好的錢卻沒了影。
這一年便攜氧氣瓶的銷售遭遇滑鐵盧,大批大批的成品堆積在倉庫,外售出去的寥寥無幾,廠老板急得嘴角起燎泡,可一點辦法也沒有,甚至只能用生產成品抵員工的工資。
這個說法已經出來幾天了,但并沒有工人買賬,他們要賣不出去的氧氣瓶做什么,還是實打實的錢票來得實在。
雙方拉鋸了許久,眼看今天又是白費功夫的一天,陶田垂下眼眸,當著眾人的面第一個走進了早已停工的廠樓會計室里。
他不想再等了,等拿到應得的補賠償,就準備啟程回鄉下老家過年。
陶田如今剛滿三十歲,工齡卻不小,有十一年,工齡費與一整年的績效提成加起來,除去已拿到手的基本工資外,氧氣廠還差他八萬左右。
這八萬里,只有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一萬六能給現錢,剩下的全部都得用產品抵換。
會計打出離職合同叫陶田簽字,這字一簽,以上的說法不可再悔改。
陶田本就打定了主意,他拿過合同看了看,見沒什么差錯后,抿著唇捏過筆就把名字簽了,還按上了紅手印。
一萬六易結,六萬四的便攜式氧氣瓶卻有無數。
一瓶成本價十五元,一箱三十五瓶,六萬四就有一百二十二箱之多。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