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也必須前進,搶占先機勢在必行,距衛州城被破也已經過了五天,再不行動可就不只是吃虧而已了。」「考慮到兵士們的調息狀況,也不能貿然前行……」
一g將士討論的風風火火,李絳紓若有所思的盯著地圖猛瞧,李承恩將軍則抬起頭看著他,問道:「絳紓,有什麼想法嗎?」
「是的。」年輕的將軍抬頭,說道:「既然對方可能設下埋伏,那麼我們應當采取先發制人。」
眾人討論的聲音一停紛紛看向李絳紓。
面對眾人的視線,李絳紓不依不撓,李承恩揚眉,「繼續說。」他道。
「狼牙軍伏兵肯定必須先繞到此地進行布陣,其途中快馬加鞭必然沒有足夠T力。」李絳紓說道:「以地利上來說我們距離偏近,派出馬騎JiNg兵先行進行快攻,便能有效的打退敵方士氣。」
以攻為守,這是搬軍較少用到的戰術,風險也偏高,能如此大膽采此計策的想必也是不多,只見在場數名較為保守的將軍都紛紛皺起眉。
李絳紓繼續道:「再來,懷州北鄰太行山,今日固守武牢關的仍是我們大唐兵,在守住懷州同時調動武牢關JiNg兵繞過太行山,與駐守懷州的兵馬一同包抄敵軍,攻其不克……」
「放肆!武牢關乃軍事要地,豈可隨便調動兵士減少戰力?若是被突襲失守又該如何?」一將軍猛然罵道。
李絳紓橫眼看了那人一眼,「那無非是一種可能X,但您認為駐紮於武牢關的士兵會如此不堪一擊?」他問。
「并非……」
「還是說b起懷州與洛yAn的百姓,一個武牢關的位置更加重要?」李絳紓又問。
那將軍被堵的臉一陣黑。
當然李絳紓是可以理解他的想法的,若是隨便調動駐紮武牢關的士兵而導致武牢關失守,那麼上頭落下的責任可不是如此簡單就能算的了。
「好了,絳紓,停下吧。」李獻之出聲制止了自己的兒子,「決定權還是要交由大將軍來。」他看向李承恩。
李承恩微歛著眉,低聲的跟軍師朱劍秋和總教頭楊寧討論,接著他抬起頭,望向那個年輕的將軍,「絳紓,有幾成把握?」
「回將軍,戰場上千變萬化,末將無法準確定調。」李絳紓說:「不過若無意外,至少有七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