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歌的編撰通常講究旋律簡單,歌詞朗朗上口,有心者還會往里面穿插具有良性引導作用的常識道理,將兒歌作為一種幫學齡兒童更好建立認知的輔助工具。
盛珣早過了會聽兒歌的年紀,《泥娃娃》也不算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兒歌,遠沒有《丟手絹》、《小燕子》之流的傳唱度廣。
照理說,他不該對這么一首冷門童謠印象深刻。
可《泥娃娃》又不同于一般兒歌。
《泥娃娃》的編曲采用了兒歌里很少會被選用的小調,如果光聽旋律不看詞,它更像是一首帶有上個世紀時代特色的小調民謠,像父母那輩聽的懷舊金曲里會突然出現的那種曲子,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憂愁曲韻。
盛珣就是因為這份特殊,才一聽到對面那桌的年輕老師說起歌名,忽然就記起來他也是聽過這首歌的,甚至還能回憶起里面主旋律的調。
他同時還想起了剛才在矮樓那邊看見的那個倒掉的娃娃,直覺兩者之間存在關聯。
而他的班主任還在繼續說:“……別管是什么樣的歌,想想看,就算是換成別的活潑可愛的曲子,可你幻聽出現在半夜三更,在精神本來已經高度緊張的前提下,這時候就是聽見放好日子和恭喜發財,那對于人也是一種刺激,會把人嚇個不輕。”
桌對面的年輕老師聯想了一下,大概是覺得“半夜”這個時間點配上喜慶歌曲也確實可怕,不由自主打了個寒噤,點頭道:“說得也是,我想一想就雞皮疙瘩又要起來了。”
這位雞皮疙瘩隨時準備起立的年輕老師看起來不比盛珣大太多,應當是最近兩年才入職的新老師。
她抱著自己露在短袖外面的手臂揉搓了一小會,又往角落那邊未完的談話看了一眼,忍不住就把嗓音壓得更低,說悄悄話似的又朝盛珣班主任這頭湊過來:“哎宋老師,你說有沒有可能……有沒有可能是女生宿舍那邊真的有什么不干凈的東西啊?”
盛珣的班主任姓宋,在教學上是能令學生“聞名色變”的那類老師,性格也爽利果敢,平常點評起人來犀利又精準。
聽見自己帶的年輕后輩這么問,她第一反應卻不是立即駁斥回去,讓年輕老師盡量時刻記得她們是帶理化的,要多尊重科學。
她只一把拉過不知道在走什么神的盛珣,把自己這位學生往前推,說:“來,快認識一下我帶過的最傳奇的學生之一,盛珣。”
盛珣猝不及防被拉,迎接包括年輕老師在內鄰近幾名教師的注目。
年輕老師顯然沒明白為什么話題一下就跳轉到了盛珣身上,不過宋老師曾帶過的這位學生真的英俊出挑,就算宋老師不主動介紹,她也會本著“顏控”的原則多看幾眼。
見宋老師主動介紹,她一面好奇,一面在盛珣看過來時條件反射笑笑。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