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宣和五年二月十五,燕云克復之后,遼人余孽亂生。
其適時也,遼人余孽舉兵四出,聲勢浩大,何止十萬?契丹遺種,斬木為兵。奚人劫余,以身為盾。遼人治下門戶貴盛者,不論渤海漢兒蒙古,皆望風從之,分道四掠。其間主持者,正遼人林牙號耶律大石者,大石威望素著,善撫士民,更有能戰之名。此前遼人內爭,大石去職,遼人多有哭者,以為國亡無日。燕京大火,大石亡其蹤跡,孰料竟潛伏邊地,收拾余燼,突然舉事。
其適時也,四下歸宋郡縣塢壁堡寨,紛紛告急于燕京。遼人余孽渾不顧生死,以老弱填溝渠,以性命當刀矛箭矢,舉事之初,即破郡縣塢壁堡寨凡數十,燕地大震。大宋燕地能戰之軍凡兩。曰西軍者,久戰兵疲,不得犒賞,都門錦衣繡使,尚有諸多挑剔。西軍氣沮,數萬大軍頓于燕京,拒不赴援。曰神武常勝軍者,蕭郡王南歸之人,頗受疑忌,遠避檀州,雖亂起之時竭力自效,典兵四討,然則奈遼人余孽報必死之心,聲勢浩大何?
其適時也,燕地亂事傳至都門,舉國震動。識者謂六千萬脂膏,數萬長征健兒白骨,只恐一朝成為虛擲,更深恐之數萬精銳,耗于燕地,大宋則無一可戰之軍,更兼門戶大開,國事糜爛,恐有不忍言之事…………”
――――引自《大宋宣和北地述異》
~~~~~~~~~~~~~~~~~~~~~~~~~~~~~~~~~~~~~~~~~~~~~~~~~~~
無數急報,在這幾天內紛紛的傳進了燕京城中。有的是離燕京比較近的州郡,既然已經投效大宋,自然就向燕京報急。有的地方明明離檀州更近一些,那里也有一支軍馬,卻不知道為什么,偏偏要將急報送到燕京城來。不過這個時候,誰還顧得上追究這個
對于集結于燕京城的西軍上下來說,除了深知內情的少數幾個人。克復燕京之后一直過得有點懶洋洋的西軍上下頓時就緊張起來,沒想到以為死挺了的遼人,竟然又死灰復燃,一下搞起來這么大的聲勢
燕京內外,全部戒嚴,四門緊閉。燕京左近西軍營寨,全都加派人手值守。營寨防御,加倍整治。燕京四下那些才安頓不久的流民百姓,又紛紛逃入燕京城中。此時燕京城也只開一門接納這些流民百姓入城,而且入夜就立即關閉。這些紛紛逃難而來的百姓們,就在城門口風餐露宿的等候,這世道誰也不知道怎么了,以為松了一口氣,接著又是刀兵四起其他地方不敢說,這燕京城有幾萬大宋精兵,還有修整完善大半的堅固城墻,總會沒事罷?但愿此次也是燕地最后一場亂事了,不然老百姓們真的沒有活路了
全軍警戒森嚴,城墻垛口全部有人值守,守具全部由民夫不斷的搬上城頭。城門外聚集的大批百姓眼巴巴的等待著入城,再加上不斷馳來的急報傳騎,一下子就讓燕京難得的一兩個月升平氣氛消散無遺,每個人身處其間,都不由自主的繃緊了神經。西軍諸位相公重將這般鄭重的應對,看來這場亂事還當真不
前兩天汴梁使節到來,營中風傳的消息很是不妙。蕭宣贊這般一等一的英雄,被逼去了檀州避禍。老種相公在城門口就惡了兩位使節。汴梁使者到來,沒有加以宣慰百戰余生之士,倒是諸多挑剔。犒賞也沒有隨使節到來,只推是隨后就要運到。照理說使節到來,第一時間就要傳來諸將的封賞,從老種相公起一直到下面的使臣,都是封賞有差,該升升,該賞賞。就算錢帛在路上,可是這不要錢的超轉官階,封贈名銜也應該就很快下來。偏偏此次是絕無消息營中風傳,朝廷看著西軍打了這么一場戰事下來,還保有相當實力,很是不愿,說什么也要死死的壓制住西軍,至于蕭宣贊,更不用說了,惡了童宣帥,他一個南歸之臣,朝中無依無靠,能得保首領就算不錯,哪里還談得上封賞他那場奇功?
西軍上下都是憤憤不平,這卸磨殺驢也實在太明顯了一些這場亂事才一傳出來始的反應大家倒是有點驚喜。叫你們這些大頭巾放完焰口不要和尚,現在燕地還未曾全平,還不是要指望俺們這些丘八?到時候看你們這些天使怎么和老種相公說話
不過亂起幾日之后,西軍當中,中下層的軍將官兵也微微有點疑惑了。老種相公他們怎么這般沉得住氣,就是任蕭宣贊在外廝殺?大家都是當老了兵的,知道這等民亂起事,看起來聲勢浩大,其實不過就那么回事,和裝備精良的正規軍比起來,簡直是不堪一戰,只要擊破幾個大股,就能讓亂民喪膽,然后不難次第削平。送上門的功勞都不要,還圖什么?現下使者挑剔,正是要出力自明于朝廷,偏偏幾位相公太尉就按兵不動
而且大軍群集于燕京,每日吃嚼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糧道遮護人馬絕少。要是讓亂軍斷了糧道,就算隨時都可以打通,總是一個麻煩事情,而且還怕有什么萬一。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處于險地當中罷
西軍上下,雖然對朝廷有諸多怨氣。但是臨急變而為大宋死戰,倒是沒什么含糊的。更何況全燕變亂,出戰也就是救自己。屯駐燕京四下的西軍營寨早就整兵礪馬,隨時準備出動剿洗四下亂軍,卻偏偏等不到軍令下來,只得死守營中,將燕京遮護得嚴密。領兵軍將一天不知道多少次在營門等候傳騎帶來諸位相公的軍令,卻總也等不來。個個都在心里嘀咕,難道朝廷真的將老種相公得罪狠了,這些大頭巾真的要用不堪手段來對付俺們西軍,才讓老種相公這般撂了挑子?但愿這些文臣們早點服軟,要不然大家一起陷在這里,可不是好玩的。要知道這遼人亂起,打著的可是耶律大石的旗號如果真的是他在主持,誰知道這個遼人豪杰,最后能變出什么花樣出來白溝河一戰,俺們在他手里可是敗得慘
~~~~~~~~~~~~~~~~~~~~~~~~~~~~~~~~~~~~~~~~~~~~~~~~~
燕京城中,耿南仲和宇文虛中兩位使節,也同樣被這個消息震動得目瞪口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