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汴梁誤第三十三章垂顧
燕京被圍的消息,終于傳到了汴梁。
一時之間,汴梁大震。
作為一個有百萬以上人口的國都,官僚佐吏,連同他們的家人眷屬,所用下人,在汴梁城中就占了很大一部分。這個時代有沒有后世那種保密制度,國家大事,很輕易的就是全城傳播。汴梁又是風氣開通之地,國都百姓加倍的更愛談國事。就如后世北京城中每個老百姓仿佛都能旁聽政治局會議一般。
燕地亂起消息已經惹得百姓們議論紛紛了,哪里還架得住燕京城被圍這種壞消息進一步的傳來?在暗中有心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這次消息傳播得更加翔實。
幾十萬亂軍奉遼人名帥耶律大石旗號起事,西軍主力,全都在燕京城中,因為奸臣拖欠軍餉犒賞而軍心散亂,只能閉城死守。要不是那位蕭言蕭宣贊還在燕京城外,苦苦牽制著耶律大石,只怕這個時候都打破燕京城了。城中使者殺破重圍,渾身浴血,入都門告急,求朝廷速發援軍
有心人士除了推動消息傳播之外,還加了不少分析在這傳播過程當中。大宋西軍,已經是大宋僅有能戰之師,要是在燕京城一朝覆沒。這些亂軍接著南下,朝廷河北諸路早就兵事敗壞,一場伐燕戰事打下來地方也疲敝不堪,連抵擋都難。到時候還不知道大宋將遭遇什么樣一個局面。奸臣誤國,一至于此
這各種各樣的消息如長了腿一般的在汴梁飛速傳播,引動汴梁城中所有人都有不同反應。
百姓不擔什么干系,自然是破口大罵。禁軍家庭那些當兵子弟都是回家和家中親族抱頭痛哭,預先訣別。要救西軍,只能調汴梁禁軍去了。可是現在禁軍,還打得什么仗當日伐燕,厚賞之下,才湊了兩萬禁軍交給小蔡相公率領,到前面走了一遭,可是最遠也就到河間府。已經讓不少禁軍將士叫苦連天,深悔跟著走這么一遭了。西軍上下,更是從來沒有將這些禁軍當成一盤菜。現在連那么厲害的西軍都被圍了,調禁軍上去救援,那還不是送死?
太學生們向來是有關心國事,在大宋善養士大夫元氣的祖制下。這些還不知道宦途風濤險惡的預備官僚梯隊中人,吵吵鬧鬧的在酒肆瓦舍里頭,準備大家一起去伏闕上書,請朝廷放逐奸邪。有的太學生還去王黼童貫府邸面前堵門,要是兩人車馬出來,先扔一堆磚頭瓦塊再說。名聲有了,將來三瓦兩舍里頭,還怕沒人會鈔?
不知道其間水深幾許,內情如何的大宋都門那些中級以降的官兒們,更是紛紛上書言事。口沫橫飛的拿出一個個條陳,將如何化解燕京危局的方略講得頭頭是道。知道內情的,也都以為這下王黼童貫怕是難免,老公相發力,復相有望。燕云亂事起后,兩人府邸前面本來走動的人就少了許多,這個時候更是門庭冷落。
不過讓大家奇怪的就是,照常來旦事態發展如此。臺諫彈劾奏章上了,秉政宰相就該請辭避位。雖然這個規矩是在老公相手里壞了。可現今而言,也不失為王黼童貫兩人體面下臺的好手段。官家對他們還有圣眷,多少也有一些照料。兩人為什么還僵持在那兒,非要在最后鬧一個沒臉?
更知道內情一些的暗暗點頭,王黼當年背出門去,攻倒老公相算是把他老人家得罪狠了。現在僵著,是怕下臺之后遭致老公相他老人家的報復到時候墻倒眾人推,只怕官家也難回護他們多少。所以才在這里僵著,指望能有什么奇跡發生。
老公相老而彌辣,手段不減當年。伐燕戰事是童貫王黼一力主持,最后卻成了他們倒臺的張本,老公相趁間動手的本事,當真是了得不知道這個時候到老公相那里去獻殷勤,是不是已經有些遲了?
從燕京消息傳來之后,汴梁城中,就陷入一片紛擾當中。議論國事的人越發多起來,這酒肆瓦舍的生意也就越發火爆。汴梁本來就是這個時代僅有的不夜都市,現在到了晚間,街巷里面更是擠不動的人。
在這一片喧擾狂亂當中,誰也沒有注意到,就在燕京消息傳到之后第二夜的夜里,一乘小轎,從金梁橋蔡相府邸后門出來,悄悄混入了人潮當中,沿著踴路街向東,經過絲竹悠揚,人聲鼎沸,少女嬌笑之聲不絕的中瓦,里瓦。在東十字大街轉向北,過鬼市,過鷯兒市,過楊樓街,過大宋汴梁城最為高檔的享受所在楊樓與和樂樓,直到行至馬行街。這里已經是汴梁西面角落,正臨艮岳之南,最是汴梁城中鬧中取靜的地方。
轎停在馬行街中一處雅致小院前面,這個時候,馬行街上已經是行人斷絕,在街頭街尾,都有換了衣衫,卻不改內殿班直做派的人巡視。小轎停下來,稍稍前傾,轎夫攙扶著轎中人出來,轎中人青衫便鞋,戴著軟帽璞頭,白須皓然,這般歲數了,門前燈火還照得他面如冠玉,氣度雍容,卻不是那位藏在幕后,卷起了汴梁滿城風雨的老公相蔡京又能是誰?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