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阿堂升入了初三,學(xué)習(xí)變得更緊張了,一家人也跟著緊張來。暑假要補課,所以阿堂只回家呆了幾天,到了農(nóng)忙時又恰好回了學(xué)校,秋妹只能仰天長嘆:上學(xué)真好!
看來秋收只能靠秋妹和阿媽自己了!
今年的秋收依然和大公家換工干,也就是你來我家?guī)蛢商煳胰ツ慵腋蓛商欤汛箢^干完了剩下少的就自己干。雖然如此,今年的秋收還是讓秋妹有種無助感,可能并不是怕活干不完,也不是怕活太多太重,而是心里的支柱沒了,做什么都好像沒了底,都好像很無助。
阿公身體不好,今年無法抬谷箱,所以阿媽只能去求大伯幫忙,也就是大公的兒子,阿媽第一次跟一個男人抬谷箱,以往要么是阿爸和阿公一起抬,要么就是阿公和大公或者大伯抬,阿媽在抬谷箱時心里一定也是很心酸的吧。
好在秋妹家水田少,大公家來幫忙打了一天稻谷之后剩下的秋妹和阿媽用一天時間奮力的收完了,阿公和阿奶倒是也來割了一些,但由于阿公身體不好阿媽不愿他太勞累,阿公割了一會就被阿媽趕回家了,阿奶差不多到了飯點也會提前回家煮飯,剩下的就交給秋妹和阿媽,為了不再麻煩大伯抬谷箱,秋妹和阿媽忙活到晚上八點多才回家吃飯,簡直要累垮。
說到大伯,也就是秋妹大公的兒子,他是個木匠,常年都在各個村子間奔波,給人打家具做門窗等,所以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比較少,也就農(nóng)忙時能在家連續(xù)待個十來天,有時候收到活要干,農(nóng)忙時都趕不回家里幫忙。苗族村寨以木房為主,學(xué)名吊腳樓,要是接到蓋房子的活,大伯可能半年多都回不了家,就在外面給人家打磨蓋房用的木材,打家具門窗,以及生活用品用具等,這是大活,酬金高,但是很難遇到。
秋妹的大公和阿公兩兄弟膝下都只有一個兒子,女兒們都嫁去了比較遠的地方。大公原本有三個孩子,大女兒早些時候下河溺水死了。據(jù)說當時連續(xù)下了好幾天暴雨,河水漲得厲害,河兩岸不少的玉米地和水田都被淹了,大公大女兒偏偏在那個時候想要到河里撈魚,說發(fā)水后魚多。
按理說十歲出頭的孩子水性已經(jīng)不錯了,畢竟村里的孩子很小就跟著父母兄弟姐妹下河游泳,但是聽看見大公女兒溺水的人說,她掉下去后不知怎么的,就在一個位置不停的撲騰著水,怎么都游不走,上不了岸,等村里的人跑過去把人撈出來時就斷氣了。于是村里就盛傳大公的女兒是被鬼拉腳了,也就是水里的鬼拉住人的腳,使人溺死在水里,以至于后來很長一段時間村里人都非常懼怕那段河道,沒人敢靠近,后來時間久了才有人敢偶爾在那里停留。
所以說大公家也是比較坎坷的了,好容易才養(yǎng)大的女兒,說沒就沒了,而且還是那個死法,這個陰影籠罩了大公一家很多年才好了一些。后來大公小女兒遠嫁了,離家比較遠,就極少再回來了,跟秋妹的兩個姑姑一樣。秋妹兩個姑姑都各有三個孩子,日子過得比較困苦,加上已經(jīng)有秋妹阿爸和阿媽照顧她們的父母,所以就只有有事情的時候通知到了才回來,這次秋妹阿爸去世兩個姑姑來了秋妹都沒怎么跟她們說話,因為她們出嫁的時候秋妹還很小對她們不怎么熟悉。
秋妹的兩個姑姑大秋妹阿爸好幾歲,阿奶連生兩個女兒過了好幾年后才又懷上了秋妹的阿爸,所以阿公和阿奶對這個遲來的兒子格外珍惜,才會想辦法讓秋妹阿爸跟著苗醫(yī)學(xué)醫(yī),但是秋妹阿爸可能對醫(yī)術(shù)不感興趣,沒幾年就不愿再去學(xué)了。
按照當時農(nóng)村的標準,兩家的人丁算是比較單薄的,所以農(nóng)忙時就更加積極的互相幫助了。往年大伯不在的時候秋妹阿爸都會去幫大公家干些重活,今年秋妹阿爸不在了,大伯就主動來幫助秋妹家干了些重活,比如幫忙抬米進家,幫忙從玉米地里把玉米扛回家等,減輕了不少秋妹和阿媽的壓力,算是比較溫暖和欣慰的了。
秋收完,唯一能再賺錢多點的就是燒炭賣了,今年沒有男丁幫忙,挖炭坑這個苦力活就只能靠秋妹和阿媽自己,已經(jīng)連續(xù)在那個炭坑燒了三年炭,今年必須換位置才行了,要不然燒出的炭會比去年的還小,賣不出好價錢。
很早秋妹就開始苦腦和懼怕挖坑的事情,阿柒和花妹說要去給她幫忙,但是秋妹都拒絕了,一是阿柒家里也和秋妹家里一樣,就兩個主要勞動力,而且同樣都是女的,阿柒家里的坑也一樣要阿柒和她阿媽自己挖,她怎么好意思要她幫呢;二是花妹家里花妹最小,家里就指望她放牛,秋妹也同樣不好意思要她幫忙。由于花妹家里的牛天天都要她放,有時候她會罵她阿哥沒出息,到現(xiàn)在也娶不上媳婦,不能給她生個侄子或者侄女替換她放牛,秋妹和阿柒都罵她身在福中不知福!放牛可比干活輕松多了!
秋妹看看自己帶著薄繭的雙手不禁苦巴巴的想:今年挖坑不會磨出水泡吧?
【本章閱讀完畢,更多請搜索讀書族小說網(wǎng);https://kpc.lantingge.com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