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越先生年輕時的經歷十分傳奇,上世紀七十年代,他竟然因為工作原因住在北京。他興致勃勃地回憶起從前:“那時候,我每天的事情就是做人民日報的簡報,說不定我看過的人民日報比你們看過的都多得多呢。”他對著我和曼琪笑著說:“那時候只覺得日子苦,天天想著什么時候可以離開。沒想到一不小心自己竟然成了一個時代的見證人。”七十年代,中日恢復邦交,舉國從高亢的革命狀態慢慢恢復平穩。那時候能待在中國的外國人鳳毛麟角,雖然一舉一動一定是被嚴密管制的。三越先生臉上露出懷念的神情:“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驕傲的時光。”
望月先生聽罷,情不自禁低聲感慨:“的確是很珍貴的經歷,一個風起云涌的時代。”
三越先生點點頭,突然轉頭對著我和曼琪說道:“你們覺得,什么樣的時代可以被稱為黃金時代?”
曼琪抬起眉,驕傲地說道:“我覺得現在就是黃金時代。中國GDP增速驚艷全世界,短時間內從一個落后的國家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國力昌盛,萬邦來賀。”
三越先生笑著點頭,不住贊嘆:“的確,現在東京大街小巷都是中國客人,大家都覺得日本的東西便宜呢。你說得很好,中國的發展真是驚艷全世界呢!”
看到三越先生這么高興,曼琪十分欣喜,星原也對她投去贊許的目光。
想著既然三越先生已經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我便放輕松下來,正要伸手去夾餐吃,卻發覺一旁的望月先生靜靜看著我。他臉上帶著淺淺的笑,像是在好奇我會怎么回答。
“黃金時代……”我給了他一個無奈的眼神,只好硬著頭皮磕磕絆絆說著我這個我從沒想過的話題,“我心中黃金時代的標準或許沒有曼琪這么高……并不需要多么強盛的經濟實力……只要國家和平,休養生息,社會環境相對寬松,民智欣欣向榮……那樣的話,就算一時間在經濟上困難些,大家心里都會對未來充滿希望……”
三越先生聽了,不多說什么,只是投來一個會心的微笑。見我的回答似乎并沒有像曼琪那樣激起三越先生的共鳴,星原得意地向我拋來一個不屑的眼神。
經過之前的談話,曼琪膽子放開了許多,順著三越先生言語中擋不住的對中國的熱愛之情,大談特談國內各個方面的大好形勢,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我們趕超了日本,不遠的未來會超越美國,氣宇恢宏,勢如破竹。三越先生邊聽邊贊許不已。
曼琪有個習慣,在說得投入、眉飛色舞的時候,通常意識不到自己的言語中有許多粉飾過的夸張,她聲情并茂地渲染起來,祖國的樣貌卻反而越來越陌生了。不過,我們從小便被教育,在外國人面前要為國爭光,展現出最好的形象。她這么做也無可厚非,我在一旁微笑傾聽,如此想著。
“今天很高興,見到來自中國的優秀年輕人。不禁讓我想到我們年輕的時候。”三越先生感嘆道,“那時候,日本的年輕人也像如今的中國學生,大膽走出國門,去闖蕩、去學習。不像現在,在國外越來越少看到日本的年輕人了。”
的確是這樣,我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外國留學生中最多的是來自中國、印度、韓國,極少遇到來自日本的學生。
望月先生表示同感:“如今的年輕一族越來越安于現狀,覺得哪里都比不上自己國家舒適,一方面是懶惰,一方面是缺乏對未知世界探索的勇敢,長此以往不是好事。”
曼琪順著他們的話題,繼續高談闊論中國學生勇于探索、積極赴海外留學的話題,現在,只要家里有些經濟條件,讓子女出國留學都是一個重要的選項。
我突然想起最近遠在美國的學弟小載發來他畢業論文的初稿讓我給些參考意見。他花了很長時間,觀察一些在美國的偷渡客
<ter>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