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找到了原因,陳鋒也就不怎么著急了,按照小狐貍的說法,只要有積分兒子是不愁的。大不了自己先兌換一萬分應應急,就當花錢買兒子了!他現在倒是很好奇小狐貍說的驚喜是什么!
7月20日,花榮打來電話,前往chongqing的人員已經回來了,陳鋒點名要的李仲揆先生和他的學生們也都安全到達了大同。
接到花榮的電話之后,陳鋒大喜,同時心里也大大松了一口氣。兩個月前他就向國民zhèngfu提出申請,希望zhongyāng大學理學院地質系名譽教授李仲揆先生能到歸綏協助第八戰區尋找煤田和石油。
為了能將這位中國的地質專家調到歸綏,陳鋒不惜贈送了國民zhèngfu一個加強師的武器裝備,終于讓國民zhèngfu高層松了口。
現在人們雖然知道李仲揆之名,也知道他是一個很有名的地質專家,但是沒有人比陳鋒更了解這位中國地質學的奠基人了。說起李仲揆現代人知道的并不多,但是要是說李四光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李仲揆就是李四光,著名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蒙古族。光緒三十年官費赴日本留學讀大阪高工船用機關科,其間加入同盟會,1910年李四光從日本學成回國。武昌起義后,他被委任為湖北軍zhèngfu理財部參議,后又當選為實業部部長。袁世凱上臺后,**黨人受到排擠,李四光再次離開祖國,到英國伯明翰大學學習。1918年,獲得碩士學位的李四光決意回國效力。
隨后,李四光擔任běi精大學地質系教授、系主任,1928年又到南京擔任zhongyāng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后當選為中國地質學會會長。1928年7月國民zhèngfu決定組建國立武漢大學,國民zhèngfu大學院(教育部)院長蔡元培任命李四光為武漢大學建設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并選定了武漢大學的新校址。1932年任zhongyāng大學(現南京大學)代理校長,1937年任zhongyāng大學理學院地質系名譽教授。
陳鋒現在急需這么一位地質專家協助他前往西伯利亞,部隊要發展機械化勢不可免。但是現在限制第八戰區部隊機械化最大的因素就是油料,經過一年多的艱難建設,從歸綏開往蒙古國烏蘭巴托的鐵路線已經通車,而烏蘭巴托連通蘇聯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鐵路線也馬上就要竣工了,盡管現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油料以及其他物資通過這條鐵路線運抵歸綏,但是此時蘇聯的石油生產工業也不是很發達,根本擔負不起陳鋒所部的巨額消耗,因此尋找新的油田勢在必行。
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穿越者,陳鋒對于二戰的發展趨勢可是十分清楚。別看現在蘇德之間已經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德國那個小胡子至始至終都將蘇聯視為最大的敵人,“巴巴羅薩”計劃開啟了侵略蘇聯的步伐,蘇聯被拖入了二戰的深淵。
戰爭一開始蘇聯紅軍的表現實在令人你很不滿意,西部工業區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淪陷了,到時候蘇聯連自己都顧不上了,那還顧得上陳鋒,因此必須盡快在靠近第八戰區的地方尋找石油,并且迅速開采,這樣才能保證在大戰來臨之后第八戰區油料的供應。
然而真正能擔負起尋找石油重任的人才還真不多,最后還是康澤為陳鋒提了個醒,這才讓陳鋒想到了李四光這個名垂千古的地質專家。
20日下午,在三十多架戰機的護衛下,2架運輸機從大同起飛,趕往歸綏。飛機起飛之前,隸屬于第49集團軍的陸航團李衛華上校專門給北方空軍司令部發了一封電報,詳細告知了他們起飛的時間以及預計降落的時間。
得知李四光等人預計下午六點在歸綏軍用機場降落,陳鋒立即推掉了5點以后所有的工作,同時命令陳府的大廚備幾桌好菜,晚上他要宴請李四光等人。
里2運輸機機艙里,已經50歲的李四光對于這次北上心里頗有一些疑慮,他不知道哪位新崛起的大軍閥召他到塞北干什么,自己有什么價值值得哪位大軍閥付出那么大的代價。
“老師,哪位陳將軍為什么要把我們調到塞北?”李四光的得意門生楊建剛好奇地問道。
“蔡院長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讓我們收拾好東西等待第八戰區的飛機,我想可能是哪位陳上將想要開設地質方面的學校或者是關于地質方面一些研究,需要我們這些人去幫他。”李四光說道。
“老師,我聽說塞北天天在打仗,我們會不會死在這里?”一個女學生緊張地問道。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