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這樣涉及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略決策絕對不是一個小小的作戰參謀所能決定的,也不是一個小小的海軍部所能決定的,很快這個作戰計劃就被送到了裕仁天皇面前,這樣重大的戰略決策也只有現年42歲的裕仁天皇可以決定。
在征詢了所有高層軍官以外,除了部分狂熱分子以外,絕大多數理智尚存的軍官都認為現在如果繼續在整個亞洲同盟軍作戰的話,日本所有的精銳力量很可能會被盟軍各個擊破逐一殲滅,保全日本已經皇家顏面的唯一辦法就是與盟軍進行本土決戰。
日軍大本營認為盟軍如果進攻日本本土是最不明智的選擇,先天的劣勢讓他們難成功。如果大日本帝國能將海外的部隊全部撤回國內,日本完全可以和盟軍周旋下去。
畢竟本土決戰的話,大日本皇軍是在父祖承襲的本土上作戰,擁有完美無缺的陸軍骨干武裝力量,可以在敵軍的登陸地點集中全部力量,以強大的縱深戰斗力,對敵軍展開連續不斷的攻勢。
而且可以傾注航空與海上特攻部隊的全部力量,在本土的沿岸海上迎擊敵軍。更兼本土的特點是,除了具有一心保衛皇國的忠貞精神和戰無不勝的大和魂的一億(實為七千萬)國民,配合軍隊,和軍隊共同作戰外,地利也是絕對的。
在日本高層看來,過去在遠海島嶼和遠洋作戰時,大日本皇軍多是在孤立無援、補給斷絕的情況下與敵軍作戰。甚至還多次以少量的戰斗力抗擊敵軍的集中攻擊而取得最后勝利。與這種情況相比,現在雙方的戰略處境反過來了,想必大日本皇軍不會連自己的家門也守不住的。
就連一向主張對外作戰的梅津美治郎大將也表示:“目前保全大日本帝國以及萬世一系天皇傳承唯一的辦法就是撤兵,然后與敵軍決戰本土。當敵軍前來進攻時,發揚一億國民特攻的進攻精神加以殲滅;要以不讓敵軍一兵一卒生還的決心,貫徹不勝則死的信念,以拼刺刀的白刃戰法進行戰斗?!?br/>
“當敵軍登陸部隊接近我本土近海時,首先出動全部海、空戰斗力,以我國特有的空中和水上進攻戰,擊沉美軍運輸船隊。爭取在海上消滅敵軍。而對仍然登陸的敵軍。則把本土的全部陸軍兵力集中在敵軍的登陸地點,展開連續不斷的猛烈進攻,將敵軍迅速殲滅在沿岸地區。地面作戰也應貫徹特攻戰法,國民應全力以赴地協助做好軍隊的各項后勤、防空、構筑工事等工作。并直接配合戰斗。”
1944年3月25日。日本天皇下達了撤兵命令。同時命令海陸軍按照海軍部小野大佐的戰略設想執行此次撤兵計劃。
很快,駐朝鮮、灣島、港島、緬甸、法屬印度支那、馬來半島、新加坡、荷屬東印度、南庫頁島等地的日軍各戰略指揮部最高指揮官都接到了大本營發來的秘密電報,命令各部隊立即就地征集大型艦船。并且向各個口岸城市收縮兵力,隨時準備撤兵。
與此同時,駐扎在菲律賓的日軍第十四方面軍司令部卻接到了一份截然不同的電報,大本營命令第十四方面軍立即著手對突入菲律賓的盟軍進行反擊,主動出擊,尋機殲敵,即便不能全殲敵軍也要發揚大日本皇軍進攻精神以不讓敵軍一兵一卒生還的決心,貫徹不勝則死的信念,完成帝國神圣使命。
至于更詳細的的電報則只有山下奉文一個人知道,為了分散在整個南太平洋諸島上的幾百萬大日本皇軍,第十四方面軍必須要做出犧牲,既然明知已經撤不走了,那么就為大日本帝國做最后的貢獻吧!
麥克阿瑟等人很是驚訝,正在后撤的日軍竟然突然停止了腳步,同時在原地修筑防御工事,并且主動出擊迎戰。而盟軍方面則是以為日軍已經潰敗,沒想到日軍突然來了個回馬槍,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不少部隊遭到重創。
與此同時,游弋在日本海外圍的盟軍艦隊則是遭到了日本海軍航空兵的絕死反擊,何為絕死反擊?就是指敵人來的時候就沒想過活著回去!
3月26日,這一天對于盟軍很多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黑色的星期日,這一天靠近硫磺島、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群島的盟軍艦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怖戰爭。
只見天剛剛亮,一架架日本戰機飛臨戰場,與以往俯沖轟炸不一樣,只見一架架滿載油料和航彈魚雷的日本戰機頭也不回的撞向了停泊在海面上的盟軍艦船。往往是伴隨著一聲巨響,一艘戰列艦或者是巡洋艦就被重創了,一些小的戰艦甚至會被擊沉。
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就有70余艘盟軍戰艦被擊沉擊傷,其中包括3艘航母、4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