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黄网/亚洲大色/白虎抠逼/亚洲Av不卡

    陳鋒所部干凈利落的將伊春城內的日偽軍全殲的消息不脛而走,頓時間“中國”“陳鋒”等字眼迅速占據了世界各國主流媒體的顯眼位置,幸好這個時代不講究什么頭條,要是往后推幾十年的話,陳鋒毋庸置疑是上了頭條,而且還是世界頭條。

    不可一世的關東軍再次遭到重創,這是即海拉爾戰役之后日軍遭受的第三次重創,這次大戰日軍損失的兵員在15萬以上,算上其他戰場的損失,近3個月來關東軍共損失了35萬以上的兵員。

    盡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偽軍,但是如此慘重的損失對于日軍來說尚屬首次。就如同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的那般:“日本的菊花戰刀在中國的東北遇到了鋼鐵巨龍,那把曾經腰斬**的滿清政府、刀斬沙俄帝國的妖刀在中國東北遇到了對手,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巨龍可以降服那把妖刀。”

    相比較而言,英國的泰晤士報的報道就更直白了,英國著名的評論家約翰遜在頭版發表評論:“......不可一世的大日本帝國在遠東終于遇到了迄今為止他們遇到的最強大的對手,事實上這位中國的上將先生曾經與日本軍隊交手不下百次,然而事實證明世界上真的有百戰百勝的軍隊,也有真正的常勝將軍,據不完全統計,日本軍隊在這個陳大將軍手中折損了近百萬兵員,多個戰略集團被生生抹掉,被擊斃俘虜的日本將軍可以組成一個加強連了......”

    約翰遜的這篇評論語氣雖然夸張。但是對于英國的士氣卻是起到了鼓舞的作用,有了中國人的牽制,大英帝國的紳士們對于守住女王王冠上最漂亮的那顆珍珠更有信心了。

    對于這次軍事上的大勝利,美英等盟國同樣高興,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日軍的表現實在太令人驚艷了,如此風騷的戰績直接秒殺了美英荷法四國,整個南太平洋地區只剩下有巴西撐腰的葡萄牙和澳洲等有限的幾個地方幸免于難,其余的都成了日本人的殖民地了。

    美英等國雖然有心反擊,但是在先歐后亞的大背景下。美國政府對于南太平洋戰場真的是有心無力。況且剛剛經歷過那么慘重的損失,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都無法在短時間內對南太平洋地區進行反擊。

    盡管美國民眾要求政府反擊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政府也承諾對日本進行反擊,但是現實情況卻是麥克阿瑟在澳洲守著十余萬澳大利亞士兵干等著。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沒有做好反擊的準備。

    對于政府方面的拖沓。美國民眾很是不滿。而陳鋒所部在東北地區的連續大勝正好緩減了美國政府被動的局面,畢竟陳鋒現在還兼任著東北亞戰區的最高司令官,而讓陳鋒出任東北亞戰區司令官的正是美國政府。從這個方面說美國政府自認為取得如此大勝利也有美國的一份功勞在里面。

    在伊春大捷的第二天,美國政府致電陳鋒,說運往蘇聯和中國的133艘大型貨輪已經從紐約港,最多20天就能抵達海參崴,要求中蘇兩國的政府立即做好接船的準備,尤其是蘇聯海軍的太平洋艦隊,因此這次船上除了部分工業設備之外,更多的卻是武器裝備。

    這是中美蘇三國政府之間的協定,中蘇兩國出人,牽制甚至是消滅日本關東軍,而美國方面則是出武器出裝備以及工業設備。而武器裝備主要是提供給蘇聯政府的,工業設備則是歸陳鋒所部所有。

    伊春之敗極大地刺激了日本政府和大本營,裕仁天皇親自過問此事,并且魄力在御前會議上發言,要求大本營方面必須處理好此事,不然的話他會親自派人前往關東軍司令部的。

    有了來自天皇方面的壓力,大本營方面也不淡定了,況且這段時間以來大本營也確實沒有淡定過。

    17日下午,五相會議在首相府召開,商討應對之策。

    這一次大家伙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伊春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一丟,關東軍的防御圈頓時出現了巨大的一個漏洞,中蘇聯軍兵分兩路分別奔赴鶴崗和綏化,鶴崗方面本就有一只支那軍隊,而且還是支那最精銳的傘兵部隊,要是讓這兩支軍隊勝利會師,那么整個滿東地區就徹底完了。

    而綏化又是哈爾濱的門戶,一旦綏化有失,哈爾冰就保不住了,況且哈爾濱到齊齊哈爾一線尚有幾十萬中國大軍,因此大本營方面必須拿出一個章程,決不能再扯皮了。

    大本營陸軍部和海軍部這樣真的慌了,陸軍方面同時在中國的南疆北域遭到重創,尤其是在東北,日本最大的軍事集團在中蘇聯軍面前節節敗退損失慘重。而在緬北,日軍同樣遭到了中國大軍的阻擊,始終無法徹底截斷滇緬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