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6月8日凌晨五點,北起哈爾濱南至蘭封一線,180萬中國部隊向東北和華北的日偽軍發動了全面進攻,與此同時,伊萬諾夫中將指揮的28個師在部分中國部隊的配合下,出雞西,向牡丹江方向進攻。
面對中蘇聯軍的強大攻勢,日本方面也極為重視,派出了大量的軍隊在主要交通干道以及重點城市布防,頗有決一死戰的決心。
在梅津美治郎和岡村寧次看來,此戰必是以此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中蘇聯軍攻勢固然強大,但是東北華北的日偽軍也不是吃干飯的,一百四十多萬大軍絕對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被打敗的。
然而事實上戰局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面倒的事態,,中蘇聯軍對于日軍防守的重點城市采取的是能打則打,不能打或者是暫時打不下的就繞過去,完全不怕日軍抄后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占領了大量的城鎮。
截止6月15日,長春以北日軍近30萬大軍孤零零地守著松原、雙城以及牡丹江三個城市,其他地方早已經成了中國人的地盤了。
關東軍司令部一開始還想抄中國大軍的后路,企圖利用這些城市里的守軍配合長春的部隊夾擊突入日為腹地的中國部隊,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自己好像陷入了沼澤地的猛獸,看似強大,實則連動都不能動一下,因為他們控制的只是一些城市,而在城外。中蘇聯軍發動大批的中國老百姓四處出擊,破壞日偽的交通要道,松園等地的日偽軍空有幾十萬人,但是卻根本走不出城市,完全陷入了中國/軍民的泥沼之中。
其他地方的戰斗也大同小異,戰局的快速發展不但令日本方面極為震驚,就連負責此戰的中方指揮官衛立煌也感到驚訝,指揮180萬大軍對付140萬日偽軍這是衛立煌從來都不曾想象過的,雖然整編后的中國部隊的戰斗力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常年和日軍交戰他對日軍的戰斗力有很大的了解。說實話他心里沒底。
然而。前線的將士用事實給他這位上將總指揮上了一課,在短短一個星期內,部隊的展現向前推進了300多公里,而原來他們曾有些看不起的土共黨員卻在此次戰役中爆發了極大的戰斗力。發動人民群眾給前線的部隊極大的幫助。現在大軍的后勤以及后備兵員幾乎不用擔心。當地老百姓就包圓了,部隊只需要按部就班向前推進就可以了。
打了這么多年仗,衛立煌沒有打過這樣順當的。而且敵人還是日本關東軍這樣的精銳。此時,衛立煌對于坐鎮重慶的哪位年輕的委員長以及原延安方面的領導者感到萬分的敬佩,有這些棟梁在,區區東洋小鬼子何足掛齒,中國何愁不能崛起?
而前線的勝利直接刺激了國內民眾的抗戰熱情,以歸綏、重慶、成都這樣的大城市為代表,大批的民眾紛紛慷慨解囊,為抗日捐款捐物,而前來參軍的青壯年更是排滿了各個城市的征兵處。
但是前來報名參軍的年輕人突然發現今年參軍比之前要繁瑣了很多,以前老蔣主政的時候,大家伙想要參軍只要往征兵處一走填個表就行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填表是必須的,而且還需要一大堆證明,此外還要檢查身體,合格的才能當兵,有文化的還比較好,審核起來不是很嚴格,對于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審核就要嚴格很多。
就在全國掀起新一輪的抗戰熱潮的時候,以原塞北省為模板,各省開始了教育、醫療的改革,根據行政院下發的文件,要求各省增設鄉鎮一級的政府,并且以一鄉鎮一小學一中學、一旗縣不少于15所小學5所中學、一省不少于3所大學的標準建設教育。
醫療衛生改革也是同樣的,一個鄉鎮必須要有一個衛生院,一個縣必須要有一個可以做簡單的闌尾手術這樣的醫院,一個市要有一所綜合性大醫院。
按照預算,所有國統區全部搞下來,單單教育和醫療這兩項政府每年就需要投入5億法幣。原本按照政府方面上面的決定,是準備分階段分區域的進行改革,逐年加大財政收入。
但是陳鋒深知教育和醫療衛生的重要性,于是答應每年給政府投入2億美元用于教育和醫療改革,希望政府方面盡快落實這一惠民政策。
有了陳鋒的大力支持,政府方面的行動也很快。大批有文化的年輕人和醫生被集中起來送到了各個旗縣鄉鎮,先利用破舊的房屋開始教學行醫,政府方面則是加大速度修建學校和衛生院。
老百姓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政府在干什么,想要干什么他們比誰都清楚。同時老百姓又是最質樸的,這樣的征服他們一定要支持的,于是1942年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令人感動的群體現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