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鋒的話令麾下的三位海軍司令都陷入了沉思,說實話,對于陳鋒所說的這些他們是很懷疑的。盡管陳鋒是一位很出色的將軍、指揮官,他指揮部隊打了很多勝仗,甚至還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但是陳鋒以前指揮的那都是陸軍,而不是海軍。
陸軍和海軍的區別很大,相比而言,海軍更具有專業型,陸軍卻不一樣。陸軍看中的是兵員的身體狀況,說白了只要身體健康,不是傻子就行,就像眼下的中國,盡管中國并沒有多少經過嚴格訓練的合格兵員,但是卻硬是扛住了日軍上百萬精銳部隊的猛攻,這靠的是便是中國幾乎取之不盡的人力資源。可以說,只要是國民政府有錢,不要說幾百萬部隊,即便是上千萬部隊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來。
而海軍就不一樣了,海軍不是隨隨便便拉來一個人就能行的,單單會水這一條就讓很多北方人望而卻步,另外海軍軍艦的操作可比步槍復雜多了。會玩槍的不一定就會玩軍艦,即便是陸軍中的炮兵也不一定就能操作得了艦炮。
另外在海軍作戰的時候還有很多專業性的東西需要學習,尤其是要對氣候和海洋有足夠的認識,單單只有勇氣是遠遠不夠的。
陳鋒也許是一個很好很優秀的陸軍指揮官,但是卻不一定是一個同樣優秀的海軍指揮官,況且像戰列艦將會被淘汰的這種預言實在沒有太多的根據。馬漢的海權著作他們也都拜讀過,那是世界各國海軍奉之為圣經的著作。是世界主要大國海軍的指導思想,這樣的著作衍生出來的海軍戰術思想怎么可能這么快就被淘汰?
況且他們對于用海軍航空兵對抗戰列艦的戰術也不是很看好,海軍航空兵確實在某些方面有過人之處,如果運用得好的話甚至可以重創甚至是擊沉戰列艦。但是要說海軍航空兵會代替戰列將成為海上作戰的主力,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常志國最先反駁道:“司令,你的意思是不要戰列艦,而是大規模發展航母和海軍航空兵?”
“嗯,就是這個意思,戰列艦已經是快要被淘汰的東西了,看上去雖然好。實際上卻沒有太大的用處!當然了。也不是一艘也不要,畢竟戰列艦這種巨艦太龐大了,一艘好的戰列艦對整個海軍士氣的刺激是巨大的,這一點我們不能忽視!”陳鋒說道。
常志國皺著眉頭說道:“司令。您的這個想法以后可能會實現。但是最起碼短時間內卻行不通!”
“為什么?”陳鋒饒有興趣地問道。
常志國回答道:“一方面是受飛機技術的限制。海軍航空兵根本不能準確的找到對方海軍艦艇的位置,而且飛機也不能長時間在海上作戰,一般最多可以飛幾個小時而已。但是戰艦就沒有這個顧慮了。只要有燃料可以一直停泊在海上,以此補充就能航行十天半個月,帶上一兩艘補給艦甚至可以在海上漂一個月。”
“另一方面是航空兵對付戰艦的唯一的戰術就是俯沖投彈,而且還得重磅航彈才行,幾十公斤重的那種炸彈對于大型戰艦來說根本沒有用,即便是投中了也沒用。這就對飛行員投彈的中卻呂有很高的要求。”
“但是縱觀現在世界各國的飛行員,對于地面固定的目標的轟炸還不能做到30%以上的命中率,更不要說是海面上移動的艦艇了。就拿我們黃河艦隊最好的海軍飛行員李立剛來說吧,他一共參加了54次海軍投彈演練,共投下35噸共計227枚真假航彈,但是只有17次命中,命中率不足8%。用海軍航空兵對付敵人的想法很難實現!”
常志國考慮的非常周到,而且也說出了田海洋和江海濤想要說的話,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實現以航母+海軍航空兵這種模式對付戰列艦。
陳鋒笑了笑說道:“這個你們就不要擔心了,你們現在所裝備的海軍航空裝備都是美蘇兩國的老東西了,不是馬丁轟炸機就是蘇聯制的劣質產品,既然要發展海軍那就要連皮帶骨都換掉,不單單海軍要換新艦艇,海軍航空兵也要換新裝備。至于你們所擔心的哪些問題,對于我們海軍新裝備的戰機來說都不是事。”
常志國驚訝地問道:“司令,難道說我們即將裝備部隊的海軍戰機可以解決作戰半徑短以及命中率差的缺點嗎?”
陳鋒道:“作戰半徑短可以用大型航母作為海上甲板,以此來縮短海軍航空兵的飛行航程,以此來增加作戰半徑。至于命中率的問題我們新式戰機也能解決,另外我們的新式戰艦的性能也遠遠超出了日軍戰艦,即便是一艘護衛艦,對付日軍的一艘巡洋艦也不是問題。”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