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流轉,轉眼到了春帷放榜的日子。
洛陽長寧坊,因坊內多格調高雅的茶樓酒肆,故而平日里每多士子官員。
春風細雨,還有些未散盡的涼意,茶肆閣樓上,蘇逢吉、蘇禹珪、張一樓相對而坐,輕聲交談。旁邊跪坐的茶博士是個姿容清雅的女子,輕衣薄衫,氣質清新,如雨后的青青小草,不見塵埃,一舉一動都有清麗脫俗之氣。
“今歲貢舉榜單你們可曾看了?”蘇逢吉忽然問蘇禹珪與張一樓。
“豈能不看?”張一樓笑道,“說起來,今歲可?豬?豬?島?有幾個了不得的人物,現今已是聲名大噪。”
蘇逢吉會心道:“想不到張兄也知道。”看了蘇禹珪一眼,見對方只是頷首品茗,仿若置身事外一般,遂沒好氣道:“老蘇,你可知曉?”
“江文蔚、張易、朱元,其他的卻是不知了。”蘇禹珪不急不緩的說道,方正的國字臉愈發顯得成熟穩重。因為長久執掌刑法的關系,身上已經漸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威嚴氣。
蘇逢吉哂笑道:“前三甲都讓你說完了,你還想知道多少,莫不是要把那幾百個人都記住才肯罷休?”
蘇禹珪不驕不躁道:“前三甲也好,有名聲也罷,都只是一時,當年洛陽‘二蘇’不也占盡風頭,事后如何?張兄不顯山不露水,如今卻是最得朝廷看重之人。”
蘇逢吉先是微微怔了怔,隨即捧腹大笑,笑到最后竟是擊節不已,就像看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話。
“老蘇啊老蘇,我說你為何板著一張臉,原來是在眼紅張兄,哈哈”蘇逢吉笑得不能自己,“我們這位威名赫赫,在諸多官吏眼中,七尺之軀就跟大唐律法一樣婉若神明的蘇郎中,竟然也會妒忌同僚?你這可是自己打自己臉啊!”
蘇禹珪不咸不淡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蘇逢吉當即不樂意了,“你說甚么?”
張一樓見兩人又要開始掐架,連忙轉移話題,“聽說江文蔚、張易、朱元三人各有所長,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江文蔚,建安人,文采斐然,有韓昌黎之風,論述的經世之策,更如羚羊掛角,深得諸位宰相欣賞;張易少年曾讀書于長白山,后又到嵩山求學,‘食無監酪者無歲”的事跡,早已傳遍洛陽,其文如其人,極有豪烈之氣,任相說他‘雄健無兩,將相之才’。”
聽到這里,蘇逢吉又開始擠眼打趣,“這張易豈非就是第二個老蘇?”
蘇禹珪目不斜視道:“蘇兄此言,頗有自愧不如之意也。”
蘇逢吉眉頭一動,怒火中燒,正要挑事,張一樓又連忙道:“最后是這朱元,潁州人,此人先前聲名不顯,直到放榜后考卷策對流出,時人才知其才。此人論述時務,言辭簡潔,然無不切中要害,針砭時弊,寥寥數語,卻一針見血,最叫人拍案叫絕的是,此人在兵事上見解頗深,聽說太子殿下看了他對江淮戰事的見解,都點頭贊賞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