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璟心里是覺著舒坦的,但他也知道,李彥饒、徐旌能有今日之勝,是盧龍軍一日克儀坤州,而今日又有兩場小勝打底,士氣旺盛到了一定程度的緣故,雖說以三千人馬勝敵一萬,并不是什么驚世駭俗之舉,但到底還是頗為難能可貴。
抵達萬馬坡的時候,已是次日黃昏,李彥饒前來相迎。雖說昨日之戰的情況戰報上已經說了大概,見面后李從璟還是詳細詢問了細節,說起其中驚險要害之處,免不得生出一些感慨。
先鋒營地秩序井然,一日整修,營壘大抵恢復了原樣,大戰的痕跡已清除得差不多,不過從將士們臉上,還是能看出大戰留給他們的激昂之氣——山坡上的血跡尚且來不及清除,至于契丹亡卒的尸體,則是在山坡旁挖坑埋了。
因為是先鋒作戰,沒有俘虜敵軍的意思,昨日之戰求的便是殺傷數目,李從璟沒有去看埋卒坑,卻也能想象數千具尸體堆在幾個大坑中是何等模樣。
馬匹倒是繳獲了不少——這讓盧龍軍的機動性大為提升,畢竟步卒雖然可能騎射不是那么嫻熟,但作為邊地兒郎騎馬大半都不是問題。
接下來要面對耶律敵烈親率的饒州主力大軍,得益于先鋒一戰而捷,現今盧龍軍與饒州軍的兵馬差距縮小了不少,雖說饒州軍仍舊是盧龍軍的兩倍,不過這個數目即便是正面陣戰,盧龍軍也已無懼與之爭雄,何況如今大軍還有地利。
值得一提的是,李從璟抵達萬馬坡的時候,耶律敵烈也到了,兩軍抵達的時間幾乎不分先后。由于已近黃昏的原因,無論是李從璟還是耶律敵烈,都沒有與對方立即展開決戰的意思,雙方各自扎營。
扎營也有講究,對眼下而言,講究在兩個字:地利。
盧龍軍是占據了萬馬坡的有利地勢不假,但這并不意味著饒州軍就沒有爭地利的必要了,相反,正因為處于地理的劣勢方,饒州軍更有爭地勢的需要。
饒州軍要限制盧龍軍將地理優勢擴大,以求在盧龍軍發動攻勢,或者己方在發動攻勢時,能有充分可以轉騰的空間。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將營盤的控制區域往山坡上推,同時控制兩翼的要害位置。
盧龍軍也要保證己方的轉圜空間,也要爭奪兩翼的有利地形,力求將萬馬坡一切有利地勢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雙方的矛盾無法調和,誰也不肯讓步,談判是談不成的,于是乎,兩軍最終還是沒能避免大打出手。
出戰的是雙方騎兵,戰場在正面山坡下山坡與平地的過渡地帶,以及兩翼的緊要地形處。
兩軍你來我往,廝殺了好一陣,場面搞得很熱鬧。
但實際上兩軍都沒有放開手腳去打,故而彼此戰果都不大。
原因有兩個:其一,步卒要筑營,無法參與戰斗;其二,天要黑了,戰斗無法持久。
步卒不是不能參與戰斗,但是一旦筑營不及時,夜里大軍的安全就沒有保障,誰也不能保證對方就沒有歪主意;天黑之后也不是不能繼續戰斗,但黑夜中危機四伏,誰也不敢將全軍性命貿然壓上,去賭對方沒有鬼計。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