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璟回到洛陽時,已是四月初了,上東門外行人如織,洛水清波搖曳,仰望高大城墻,城樓仿若聳入云端,白云掠影,李從璟忽然感到這座城池給予他的一絲親切。
別時春尚早,乍暖還寒,城外官道上游人寥寥,路邊楊柳料峭,歸來春色遲,古道已有暖熱之氣,出城游玩者多有鮮衣怒馬,三五成群者,容光煥發(fā)。
眼下并非太平盛世,即便是洛陽,在去歲也頗識兵戈,帝國如今朝氣蓬勃,連帶著這座城池也生機(jī)勃發(fā)。
城外良田一望無際,阡陌縱橫,耕牛埋頭,農(nóng)夫彎腰,李從璟駐足遠(yuǎn)眺,一位青衣碎群的小娘子,挎著小竹籃,正走向自己的丈夫,送去的飯食想必有清香溢出。
李從璟頗有感慨:山河亙古而今,子民祖祖輩輩,靜者不移,動者傳代,江山遂能始終保有容貌。
城門外,任圜、馮道兩位宰相,帶著一眾服紫戴緋的官吏,并及隆重的帝國儀仗翹首相迎,望見身著盤龍異文袍的秦王,兩位宰相相視一眼,馮道清了清嗓子,“秦王歸朝,禮樂相迎!”
李從璟此行定荊南、敗吳軍,功勛卓著,朝廷早有布告公之于眾,如今歸來,亦要受到隆重禮儀迎接。
城外的百姓,早已注意到等候在城門外的禮樂儀仗與官吏,此時看見數(shù)千將士旌旗飄揚(yáng),自官道浩浩蕩蕩行來,如何不知正主到了。李從璟還未行至馮道、安重誨面前,官道兩旁已圍攏了許多圍觀者,百姓們議論紛紛、交口稱贊,看向這位年輕秦王的眼神,無不敬仰萬分。
“秦王殿下定荊南,固我大唐疆土,敗吳軍,揚(yáng)我大唐國威,功勛卓著,舉國瞻仰,陛下已在宮城相候,請秦王殿下入城!”馮道聲音洪亮,這話與其說是說給李從璟,不如說是說給洛陽百姓。
李從璟下馬與兩位宰相見禮,道一聲“辛苦”,兩位宰相趕緊還禮。
令林雄帶君子都回軍營,李從璟在八百府衛(wèi)拱衛(wèi)下,帶著載有財絹入的百輛馬車城。此時的洛陽,雖說不上萬人空巷,街面上卻也幾乎給百姓擠滿。前有帝國儀仗開道,后有精銳甲士相隨,高頭大馬直行其中,面對百姓塞道、頌聲如潮之象,李從璟面上不動聲色,心潮頗為澎湃。
大丈夫當(dāng)如是。
宮門的儀仗較之城門更甚,聞訊聚集而來的百姓也更多,他們瞻仰秦王的風(fēng)采,也稱頌皇帝的圣明。
新生不久的天成當(dāng)朝,需要一份讓世人側(cè)目的功績,來穩(wěn)固政局、收拾人心、樹立威信,以讓帝國子民對當(dāng)朝充滿期望,讓天下人知曉大唐帝國的雄威,這關(guān)系到帝國的新政國策,也關(guān)系到帝國的長治久安。而李從璟此番荊南之行的結(jié)果,無疑滿足了帝國當(dāng)下的這個需求。
李嗣源將迎接李從璟歸朝的動靜安排的這樣大,就是要彰顯這份功績于世人面前,警告大唐那些桀驁不馴的藩鎮(zhèn),不遵號令意圖自立者,荊南就是前車之鑒!也警告天下那些諸侯,敢對大唐疆土有垂涎之意,帝國必將給予重重還擊!
眼下的大唐,漸漸有了這份底氣,也漸漸有了這樣的實(shí)力。
當(dāng)夜,李嗣源一改簡樸之風(fēng),在宮中設(shè)下大宴,為李從璟等慶功。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