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秋風颯颯漸生寒,房中亮起燭火時,第五姑娘捧著一支竹筒進門,“大明安求援信。”
求援信李從璟沒有看,只是讓第五姑娘歸檔。因了無論大明安在信中如何言語,他都不會改變已有的謀劃,而對于扶余戰(zhàn)事進展,他也知曉得很清楚,無需去看大明安信中定然會有所夸大的敘述。
轉顧桃夭夭,李從璟問:“巴蜀戰(zhàn)事如何?”
埋頭書堆的桃夭夭,將整理好的書冊翻出一疊,頭也不抬的說道:“勢如破竹。”
“兵至何處?”
“鹿頭關。”
李從璟暗暗點頭,不再多問。以大唐如今國力,攜滅梁之余威伐蜀,又有郭崇韜作為實際統(tǒng)帥,攻打蜀國勢如破竹順理成章。鹿頭關是成都最后一道門戶,蜀一旦失去鹿頭關,也就意味著亡國在即了。
接下來的時間里,李從璟手中有三件大事在不分先后進行。首先是李彥超、彭祖山攻打遼東的行動如火如荼,其次是“化賊為民”之事的大張旗鼓,再次是將全軍核心補給點前移到營州。
第一件事幾乎是按部就班,盧龍軍和新軍自營州開拔之后,一路以猛虎搏兔之勢,直撲建安。耶律欲隱兵敗營州的消息傳回耶律阿保機耳中時,李彥超、彭祖山就已到了建安城下,大軍行動的速度很快,為的是力求在耶律阿保機做出應對舉措前,火速拿下遼東。
營州是前線,按理說后勤補給點不應設在營州,而應該放在稍微靠后的地方,例如說薊州、平州。然而幽州軍是要北上的,現(xiàn)今的前線,不日就會變成后方。另外,李從璟攻克營州是掠地,要將其永久變成唐鏡,在營州“化賊為民”等諸項民政也在進行,將補給點放在營州,也是對民政諸事一種態(tài)度上的支持。
營州民政諸事,“化賊為民”是重中之重,也是難中之難。為做成這件事,在莫離拿出綱領后,以杜千書為首的文吏集團,首先開始在營州算民。算民的目的,在于統(tǒng)計耕田,營州的耕田自然是不夠的,為此,接下來的事情便是勘察、劃定墾荒區(qū)域。不僅如此,李從璟更從盧龍調來了大量農具、糧種,以供百姓耕作。
這些事情處理得差不多時,“化賊為民”的主體陸續(xù)出山,山民、義軍、馬幫、賊寇等,一批批走出山林,來到營州城。
在此之前,黃宗、許伯先、陸君嚴等先期接受招安,已然成為幽州軍一方主將的三人,手捧杜千書手書、文吏抄錄的招安文書,在一幫文吏的陪同下,深入群山、下到縣鄉(xiāng),現(xiàn)身說法,招撫“賊-民”。
黃宗、許伯先、陸君嚴昔日不過是一方賊王,麾下之眾區(qū)區(qū)數(shù)百人,合在一起才有八百之眾,因從李從璟征戰(zhàn),有功,得受封賞,如今不僅搖身一變,由賊及官,顯赫人前,光宗耀祖,麾下部從更是無不過千,當真是土雞變鳳凰。這樣的誘惑力,對山中那些“賊王”無疑是致命的,人生在世,七尺男兒,誰不圖個功成名就、威風八面?寧為一小吏,不做綠林王。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xiàn)實。
再者,李從璟的威名早已傳遍盧龍,不說望風歸附,權衡利弊之下,稍微清醒些的都能認清形勢。
因此,黃宗、許伯先、陸君嚴一回行走,就帶出來萬千人丁。
回到營州城,李從璟召見三人,好生將其夸贊了一番,記功厚賞不提。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