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她們兩個總是有意無意地就在一起干活,一個挖坑,一個撒種子;一個割麥子,一個扛麥子重活累活都是銣文強在干。
突然之間幫助自己的男人,只幫助胡蘭一個,其她的女知青也有意見了。
那個年代,雖然已經臨近開放的時代,人們可以自由戀愛,但是,大張旗鼓的還是少數。就算是談朋友那也是非常含蓄的,拉拉小手都算是很親熱的行為,頂多兩個人坐在一張凳子上聊聊天,話話家常什么的。
要不是被她們摻和,她們兩個的感情還依然像是溫水煮青蛙,不冷不熱不咸不淡慢慢發展。
聽到那些風雨后,銣文強直接找來媒婆,讓支書當見證人,和胡蘭訂了婚。
那時候,胡蘭一家人也全都被下放,爸爸媽媽哥哥嫂嫂都各自在一塊天,訂婚的事情,她也是寫信告訴了爸爸媽媽,并且跑去城里照了一張合影寄過去。
兩個人也光明正大談起朋友來,直到一個個知青即將離去,銣文強的心也開始慌了,這個老婆可是他認定了的,別到時候拍拍屁股真的走人了。
兩個人的感情升溫,是在一個跟生產隊結了婚,卻因為關系可以回城了,直接拍拍屁股走了的男知青之后。
這個男知青一走,生產隊的風言風語也傳了過來,很多相中銣文強的女孩子,也開始跟他套近乎、獻殷勤。因為她們覺得,胡蘭這個城里的妹子,肯定是要回城里的。
對于銣文強那滿面愁容的樣子,胡蘭的心里也不好受,她心里也在糾結。當初同意訂婚交手帕,她也是覺得銣文強這人確實是值得托付終生的男人。反正動蕩的時局,她們說不定不能回城了,既來之則安之,直接在這里扎根也是一樣的。
原本認為回城遙遙無期了,卻不想,上面又下了指標下來,眼看著一個個回了城里她也心慌了。
她們來這里的任務,就是種地和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來到這里的四來年天天聽的就是別人的說教,可教育了人的“嘴”,教育不了人的“心”。家里有門路、有辦法的家長早早就給孩子辦理了返城的手續,有更厲害的,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直接就穿上軍裝了。剩下的平頭老百姓的子女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種稀奇古怪的辦法都使出來了。不管怎么說最后大部分人還是達到了返城的目的。
胡蘭的爸爸也回城了,他也在托關系,想把幺女兒弄回城里,只可惜不是一個省會,他能找的也找了,還是沒得辦法。
收到爸爸的來信,胡蘭的內心,也起了波瀾。她一個十九歲的大姑娘,說不想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跟銣文強相處了一年,認識了四年,她也舍不得離開這里,要是一走,兩個人的婚事肯定涼了。
不回去的話,她就成了一個遠嫁的姑娘,回家一趟也就成了遙遠的事情。
讓她最終下定決心的還是他,就因為他的那一句話——蘭妹兒,這是我找支書要的推薦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