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傍晚時分,卡爾來了一趟加州理工,從埃文手上拿到申請專利所需的資料后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為了排解等待的焦慮,埃文找來撲克牌,在上面粘上一層白紙后,在上面畫起了ph卡牌。不到一天就做出了兩副可以進行對戰的套牌。瑞克在和埃文試著對戰了幾局后,一下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左等右等,埃文定的塑料部件終于在周四送到了。
agi7公司派專人送來的。
拿到材料,埃文立刻扔下卡牌不管。正好他記得的核心系列的牌已經弄出來了大半,剩下的充實牌庫和數值平衡設計的工作他更沒什么興趣弄。
周五,埃文沒去上課,一整天都和萊頓待在實驗室。
一切準備就緒,穿著白大褂的兩人開始制作點接觸晶體管。
點接觸晶體管的結構看著簡單,但制作起來卻也很考驗個人的動手能力。
首先,他們要把鍺單晶的表面研磨光滑,并用硼酸乙二醇溶液浸泡,使其呈現n型半導體特性;
之后,他們要在“匚”字型塑料框架下面的一橫的表面鋪上導電材料金箔,再在金箔上面放上經過處理的鍺單晶;
然后,把金箔鋪在三角形楔子的一個角上,把彈簧連在角對應的那條邊上,這一步兩人必需小心翼翼,不能把金箔弄斷;
再來是把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匚”字框架上面的那一橫上,為了使彈簧可以上下調節,因此用上了螺絲;
最后,把帶著金箔的楔子壓在鍺單晶的表面,在壓力的作用下,角上的金箔會斷開,這一步非常關鍵,施加在楔子上的力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大小,必需確保兩段金箔靠得足夠的近。
這一個點接觸晶體管,埃文和萊頓合作花了一個多小時便做出來了。這個速度比埃文原先預想的要快。
接下來便是測試,如果這是一個成功的晶體管,當在其中一面的金箔加上一個小電流時,另一面的金箔將能測出一個更大的電流。
實驗中,將前者定義為發射極,后者定義為收集極。
圍繞著這個“小小”的晶體管,兩人轉了好幾圈,確認沒有問題后,才將其搬到實驗臺上。實驗臺上放著測量儀表和實驗用的電源,這個電源可以調節輸出的電壓大小。將晶體管安放到早就準備好的測量電路上后,兩人正式開始測試工作。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