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那塊木板在一個架子上支起來的時候,夏晏清分明從在場七人臉上看到了茫然。
關云升的茫然比之其他人要輕一些。康掌柜給他捎話,需要準備這樣一個木板和木架。當時他也曾做過猜測,但鑒于他見識短淺,沒有夏晏清那樣的千年積淀,費勁腦汁,他也沒猜出這么個木板能用來做什么。
這個時候,夏晏清要求把木板支起來,關云升想當然的以為,這東西一定和連續投料玻璃技術有關。至于關聯在哪里,那就不知道了。
夏晏清把眾人的反應看在眼里,但這種事情也不需要作解釋,只要一用上,那是比什么樣的解釋都有用。
而對于黑板的普及,她也沒有過多想法。
古代這種教學方式,主要是讀書、背書,先生講解,不像數學物理化學那樣,需要講述算式、方程式、圖解什么的,完全沒有普及的必要。
只不過,她現在要說的,卻是需要用黑板輔助一下,才能簡單明了的把想法闡述清楚。
夏晏清倒是沒要求把待客廳弄成課堂那樣,只是指使著兩個小伙計,把木板支在客廳的側前方,方便讓眾人都能看見。
看著兩個小伙計退下,夏晏清才開始講解“各位應該都知道,今日咱們討論的是連續投料玻璃技術?!?br/>
她站在木板前,回身用手中的粗碳條在木板上寫了“連續投料”四個字。
寫完,才后知后覺的問了一句“咱們在場的人,都是信得過的吧?”
眾人還沉浸在這塊木板的作用中,都沒想到,這位夏家女居然會用這種方式做講解。
最有體會的是關驍和關彤。想當初,先生給他們講課的時候,那都是他們捧著書和字帖,一個字一個字的認下來的。
若是當時有這么一個東西,先生把童子們要學的東西寫在木板上,大家接受起來是否更容易一些?
其他人離開學堂的日子久了,這些體會少些,但對這樣的講解方式也大感新鮮。這時猛地被問了這么一句,都是怔了怔。
曲江看看房間里的人。關家祖孫三代,人家當然都是自己人,一旁侍立的兩個丫鬟,那也是貼身伺候夏晏清的,反正他每次去清韻齋窯場拜訪,無論說的是什么內容,這兩個丫鬟全不用回避,自然是信得過的。
余下的,就只有他領來的一個官員一個工匠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