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黄网/亚洲大色/白虎抠逼/亚洲Av不卡

    有什么不要多少本錢就能發財致富的,突然陳義華腦袋靈光一閃,一下子興奮的坐了起來,狠狠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80年代香港什么最有名,電影呀,80年代的電影正是風起云涌的時候,那么多明星成龍,周星馳,洪金寶,許冠杰,張國榮,想想他們現在可都還沒出道還沒這么有名呢。

    陳義華越想越興奮,不禁下了床在那走來走去,前世上大學,朋友們都喜歡玩網游,只有自己不怎么玩,不過卻迷于電影,還有小說,自己腦袋里可有無數個故事呀。

    賣劇本,人家一本一本絞盡腦汁,咱可是一捆一捆的,想到這陳義華不禁眉毛一皺,香港這地方80年代雖然電影繁榮昌盛,但是那些編劇好像混的并不怎么樣,弄個故事好像也就幾萬幾萬的。

    陳義華這越想越不得勁,你說好的劇本,電影公司能賺個幾千幾百萬,你作為編劇累死多少腦細胞才拿個幾萬塊錢,這也太不平衡了。

    一想到這些,陳義華心里就冷卻了下來,香港現在可是黑社會成堆,如果知道你的劇本拍電影每部都超過千萬,那還不可了勁的往里鉆,并且拿自己當牛奶,使勁的壓榨。

    如果自己開電影公司,不說價值不菲的本錢,就說開了你怎么發行呀,香港電影現在可是兩強爭霸,是邵氏電影公司和嘉禾電影公司的天下,雖然后來新藝城后來居上,但人家背后可是靠著大亨雷(雷國華)氏家族的金公主院線支持,要知道,如果沒有院線支持,再好的影片也難賣座。

    80年代前的香港電影市場主要是邵氏與嘉禾雙雄爭霸,進入20世紀80年代卻冒出一個新藝城,由麥嘉、黃百鳴、石天創辦于1980年9月.1982年春節以一部《最佳拍檔》狂賣2600萬港幣,突破香港最高票房紀錄,打垮嘉禾的《龍少爺》及邵氏的《十八般武藝》。隨后,新藝城推出的《難兄難弟》、《夜驚魂》、《小生怕怕》亦榮登同年十大賣座影片之列,當時新藝城可是扛著嘉禾和邵氏的聯手打壓呀,這還是人家有院線。

    知道電影好掙錢,但是沒有院線,人家想怎么宰你就怎么宰你,你就算有了電影公司,大頭照樣被院線拿走,而且大公司也不見得喜歡你的電影公司崛起呀。

    貌似后來香港電影急速衰退,就是因為院線紛爭引起臺灣資本的進入才引起的,遙想當年80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間,香港電影可是占據了整個東南亞一帶,多少好的電影,多少香港明星崛起,那個時候在東南亞一帶好萊塢電影可被香港電影擠的不知道在哪里。

    坐在床邊陳義華眼里精芒閃爍,咱好歹也是個穿越人士,正宗的本科生畢業,腦袋里還有這么多貨,咱要嘛不干,要干就要干到頂級的。

    前世老是說什么文化侵入,什么韓娛,什么好萊塢大片,80年代的港片雖然都是小制作的多但是卻都精彩絕倫,并不比那些大制作差,這一世陳義華怎么也是個穿越人士,要干電影了,就要用電影文化侵略別人去。

    現在才是1975年,香港電影真正黃金期是從1980年新藝城崛起開始的,陳義華覺得電影公司可以慢慢來,還有五年時間,先要有自己的電影院,才好有自己的電影公司。

    打槍的咱不要,咱要悄悄進村,如果要干電影這行,陳義華就決定先不引起嘉禾還有邵氏的注意,等他們反應過來,咱們已經占領他們的根據的,想想到時候要多爽有多爽。

    一想到這些美夢,陳義華不禁一陣傻笑,只是現實擺在眼前,電影先不著急干,這條路堵死了,還有什么本錢不多利卻很大的生意呢。

    記得歷史上幾個發財的機會像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廣島協議”,1987年黑色星期一1989年元月后,香港股市及房地產市道大跌。1998年金融危機,對了1991年蘇聯解體也是個發財的機會。

    一想起這些陳義華不禁越想越多,前世自己也炒過股,只是小打小鬧,這些資料陳義華都知道,有的是從小說中看來的,有的是從網上看到的。

    記得上輩子聽說過香港船王包玉剛在李嘉誠的幫助下,暗中購入了大量“九龍倉”股票。1980年4月,包玉剛屬下的隆豐國際有限公司宣布,已控制了約30%的“九龍倉”股票。而怡和財團屬下的另一個主力置地公司手中才有約20%的“九龍倉”股票,形勢對怡和財團明顯不利。為了保住“九龍倉”,置地公司氣勢洶洶地調動了大批資金,以100元一股的高價收購“九龍倉”股票,想把包玉剛從“九龍倉”中擠出去。包玉剛面對強敵,沉著應戰,奇跡般地在三天之內調集了21億元現款,只花了兩個小時,便使“九龍倉”股份增加到49%,徹底控制了這個企業。一向看不起華人資本的置地公司,不僅沒有爭得“九龍倉”,還傷了自己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