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文學資料,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第二是主題,第三是情節。看完這些我就按約到中學去借一本外國女作家寫的《飄》這本書三毛小時看了癡迷忘返,我也想看看。
去時遇見小張,隨便問他什么時候考試。又不會撒謊告訴他是去中學玩。他說:“要的,找個老師是要的。”回時又去劉副官家開的小賣部,那里有很多書。發現作品大多是女作家張抗抗,張欣如的,跟他講好才肯五分錢租一天,真好笑。自己圍著一店的書不看,倒來租別人的書看,真是太貪心了。
四月二十二日
看著鳳喜被打成這個鬼樣子,我也跟著哭了,是因為她愛慕虛榮的結果?
紅秋來了個斯文的女朋友,在深圳打工,找了個老公在香港的,真不要小看人家李紅秋找了個香港的男朋友,知道了這個秘密真使我驚訝。那女的說香港人一天的薪水和這里的一個月工資。
別人享受物質帶來的快樂,我卻把時光享受在書里,享受精神糧食帶給我的快樂。
四月二十九日
看書寫作,任由時光飛逝。
新書己到,我就整天埋在書里,看呀看的,別人看著自己那么自由自在的遨游在文學的境界中,說:“當作家就在不久的未來了”當作家,離我是多么遙遠。
文具店里擺著的那些書,賣的多是武俠書,也有戀愛方面的。那些亦舒,嚴泌,三毛,張愛玲作家們的書就沒多少個人去買了。如果自己有一天也發表了,看也沒人去看去評論它,也真是一件很悲哀的事。難怪瓊瑤說她擁有的讀者越多就越幸福了,這也是真的。
其實作家是很默默無聞的,象一條牛,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吃草,默默的擠出奶水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吃飯的時候,沒有人會想到是牛耕的田,才有了播種秧苗的地方。也沒有人享受牛奶的時候,會想到牛奶是怎么擠出來的。
五月二十三日
看完馬格麗泰密西爾寫的《飄》己是五月的下旬了。
這是一本描寫美國南北戰爭。女主人公郝思嘉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途程。當她踏上這個途程時,她是一個縱慣了的自私自利的從不曾吃過苦的女孩子,還是充滿著青春熱烈的情緒,極易被生活所迷惑。到了途程的終點,原來那個女孩子的特質一點都不存在了。饑餓的勞作,恐懼和緊張,關于戰爭和關于復興的種種恐怖己經把她的溫熱,青春和柔婉掘取得干干凈凈,在她生命的骨髄上己長了一層硬殼。而幾個月這硬殼越來越厚了。
五月二十四日
這幾天的心情也變得好怪,望著天下著蒙蒙細雨,心也象雨一樣無著無落的。那悠悠的歌聲也會觸起無限的愁思。
一早見著那小燕子筑巢,心里就很欽佩它們啄泥筑巢的精神,然后又去尋找食物。抖抖身子,箭一樣的又出發了。吱吱喳喳的好是快活。我,是不是學學小燕子,忙里偷閑的把個家筑好,然后快快活活的去尋找食物。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