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批新幣,運用了全新技術制作。
天下紙張千千萬,絕大多數都是由木頭(麻紙)和稻草(宣紙)制造而成。
朱祁鈺反其道而行之,他將原材料定為棉花和亞麻。
棉花和亞麻,本來是衣物的主要原料,很多人都不會想到。
不過,想法很好,研發過程卻困難重重。
棉花由于纖維本身足夠松散,處理不難,主要是亞麻。
首先,將亞麻莖浸泡水中(約1~2周),利用微生物分解膠質,剝離纖維。
其次,用草木灰水將處理后的亞麻莖煮沸1~2小時,去除木質素和果膠。
然后,用石臼、木槌將纖維與水混合捶打,直至形成絮狀漿料(類似稀粥狀)。
接著,在漿料里添加膠料(如仙人掌汁、黃蜀葵膠)改善纖維結合力,還有其他特殊纖維、金屬以及顏料。
后面的制作工藝,跟其他紙類似,就不一一贅述了。
棉麻紙相較于麻紙和宣紙,韌性好,且紙張強度高。
現代紙幣,06用95%的棉+5%的亞麻制作而成,$用75%的棉和25%的亞麻制作而成,用100%全棉制作而成。
當然,在古代肯定不能百分百復刻出現代紙幣的質感,只要比麻紙和宣紙的質感好,就足夠了。
除了紙張的制造運用新技術,還增加了防偽標識,如凹版印刷技術,熒光印章。
天然熒光材料,有螢石,磷光貝殼,以及各種植物提取物。
朱祁鈺這個完美主義者,他直接全加進去。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