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明代遴選嬪妃的過程非常嚴格,且系統化。
首先,優先從民間挑選,尤其是普通百姓家庭。
話是這么說,實際上明代諸多皇后的父親,大多數都有擔任一官半職吧?
真正的窮鬼,你連報名的第一關都過不去。
其次是年齡,一般要求在13-16歲之間,年紀太小或太大,都不能通過。
不過這個年齡是具備可操控性的,在互聯網不發達之前,手填出生年份的操作,比比皆是。
然后是地域,明初大多以江南地區為主,后期逐漸擴散到全國。
因此,看似圣旨說的大義凜然,實則主要還是選拔江南女子。
明代文官集團中,江南籍人士占據重要地位,尤其以江浙贛為主。
很難不讓人懷疑,明代皇后之所以那么多江南女子,是不是與他們暗箱操作有關聯?
初選是由各地的官員負責,將符合條件的5000名少女名單上報給朝廷。
復選時,各地少女會被送往京師,先由宦官目測粗選,將不合群的,高矮胖瘦突出之人淘汰,此輪淘汰一千人,保留四千人。
接著便正式進入選拔階段,還是由宦官查驗,主要觀察少女的五官、音色、體態等等,此輪淘汰一半人,保留兩千人。
通過細選后,就進入優選階段,宮廷女官細量少女手足,考察姿態與風韻,此輪淘汰一千人,保留一千人。
優選過后,便是精選,宮廷女官會將這一千名少女引入密室之中,命其褪去衣物。
“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察其貞潔。”此輪只會留下三百人。
接著,這三百名少女進入為期一個月的考察期,主要觀察她們在生活中的性情舉止、言語談吐、品性良德等等,最終只有50名少女能直接晉級。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