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針足大趾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
四針掌后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為鬼路,火針三下七锃锃。
第六卻尋大椎上,入發(fā)一寸為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
九針間使為鬼窟,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針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
她抿了抿嘴,“大陵是鬼心……”
光是想想,她忽的覺得有些脊背發(fā)涼。
“原口訣中,最后一針落在舌中的海泉,海泉名為鬼封,一封病除。”
汪文迪接過她的話頭,但牢牢扣住了她捏的緊緊的拳頭,講述道,“但若逆用,自海泉起,先破鬼封,入鬼宮,出鬼市,立鬼堂,而后使鬼枕、落鬼窟、為鬼臣、生鬼心。”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