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神銃。
這就是李祺給倭寇準備的驚喜!
它最早出現在后世的明朝,優點是可以連續發射,缺點是射程不長。
后世全國禁槍以前,許多民間百姓都能自己開個黑作坊造出來,因為做工實在簡單粗糙,基本沒有技術含量,只要會打鐵,有火藥,就一定能造。
以前的海戰,往往都是弓箭和投石互射,最終卻還是要兩船靠近,攀船靠著將士近身肉搏。
然而三眼銃的出現,將會完全改變海戰的戰術格局。
只要從容列隊射擊,敵軍的船只根本無法靠近,反而像個靶子被追著打。
海上射箭充滿了不確定性,受到風速和浪潮的影響,精準度會大大降低,除非像這些倭寇般常年生活在海面上,早已經習慣了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他們的箭矢才會精準毒辣,反觀大明將士,基本上沒什么準頭。
但三眼銃卻不受影響,一次射擊,方圓丈許皆是打擊范圍,對倭國的小船尤為適用。
大明戰艦上早已列好了一排排將士,每個人手執三眼銃,倭國小船一旦靠近五十步內,便是一陣齊射。
三眼銃威力巨大,倭國小船甲板并不大,一槍射出,造成的傷亡是成片成片的。
兩輪齊射后,基本上倭國小船上的倭寇便死傷殆盡,僥幸活著的也是心膽俱裂,慌不擇路地跳海逃生。
鄧愈和馮勝布置的是外圍鐵桶陣,對內一字長蛇陣,目的就是讓所有三眼銃一致朝外,形成密集的火力網,倭國小船在這樣的火力網下根本沒有靠近的機會,但凡進入五十步距離,倭寇便被轟成了馬蜂窩。
海面上不斷升起的白色的硝煙,不斷聽到落水聲和絕望的慘叫聲。
李祺站在甲板面上,面無表情地看著眼前這一切,聆聽著倭寇的凄厲慘叫與哀嚎,眼神里面沒有半分憐憫之色。
三眼神銃的問世,不但會改變海戰格局,而且還會帶給大明的敵軍無法抗拒的毀滅!
因為這種打擊,無疑是降維打擊,倭寇根本就沒有還手之力。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