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老朱稱吳王時,李善長就是右相國,主管后勤工作,為前線將士運輸兵餉、糧餉,從不缺乏,而這里面道路問題就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關。
選擇哪條路做糧道,既安全又快捷,能夠平安運送到前線將士手中,不會出現任何意外,李善長這個后勤大管家那是太有心得了。
因此,即便李善長很想反對,卻也說不出反對的話來。
本來不想回答,但老朱陛下和群臣的眼睛都盯著他,李善長也不得不開口道:“有利。”
劉伯溫又道:“修路于國有利,那么剛才李太師因何反對?”
李善長忍不住道:“汪學士也說了,此策雖是良策,但若國庫不能支應充足的錢糧,良策落到地方,對百姓便是滔天的禍事,所以我們才會反對。”
李善長何其精明的人物,言語之間就將汪廣洋拉到了自己的戰車上面。
汪廣洋聞言不由眉頭一皺,滿臉不爽地瞟了李善長一眼。
這李善長跟他兒子一樣,都不是什么好東西!
“所以你們擔心的是舉國興修道路,難免忽視農耕,耽誤了春播秋收,且百姓若將來以修路做工為主業,更會引發農田荒蕪,歲入無糧,對嗎?”
劉伯溫步步緊逼,追問李善長。
李善長有些煩了,冷著臉道了一聲“對”。
可他渾然不知,已經落入了劉伯溫的語言陷阱。
劉伯溫環視殿內群臣,緩緩道:“那么,如果朝廷將修路之策縮小到某一州,某一縣,以此作為試點,通過此策落地一縣,讓君臣見證成敗,成則推行全國敗則停工立止,李太師以為如何?”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一項于國于民有利的良策,卻因為國庫空虛而不能推行,那么我們先拿一州一縣來試試,無論成敗都不會對社稷造成太大的影響,更不會影響到民生發展,諸位還有意見嗎?”
劉伯溫火力全開,目光不善地看著這些反對之人。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