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寧。
轄境相當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赤峰以北。
提到全寧、富余一帶,就不得不提“遼西走廊”和“遼西故道”。
“遼西走廊”,是指西起山海關,東至沈陽新民市這一沿海狹長平原地帶,走的是海路;而“遼西故道”從上古開始,內地與東北經大凌河谷地及醫巫閭山麓連通,史稱“遼西故道”,前者是由遼、金之后開啟沿海一線交通,即現在的“遼西走廊”。
到明代,“遼西故道”逐步廢止,而專用“遼西走廊”沿海通路。
歷朝歷代,華北和東北之間往來頻繁,但是無論是作戰行軍,還是民間旅行,在明代以前,一般都不通過“遼西走廊”,而是取道建昌、朝陽、義縣、北鎮這條線。
從謀劃刺秦的燕太子丹逃避秦將追殺而始,曹操伐烏桓、司馬懿東征、慕容鮮卑入中原及至隋唐兩代征伐高句麗,皆是走的這條遼西故道。
然而這條路的距離雖近,路寬卻只有數尺,兩旁都是大山亂石,高峻而不能越,而且夏秋兩季,道路經常被雨水淹沒,水深使車馬不能通過,水淺又不能載起舟船,此外沿途人煙稀少,因此不設州縣。
當年隋文帝楊堅率大軍征伐高句麗,剛出榆關便遇山洪暴發,下瀉流海,大軍給養中斷,只得退兵。
此刻東路軍主帥、衛國公鄧愈正率領大軍艱難向前,他自倭國緊急調動后便馬不停蹄地趕往了濟州島,隨即乘坐船只返回大明天津,然后率軍踏上了這條遼西故道!
天空上正下著蒙蒙細雨,道路泥濘難行,將士們身體都被雨水浸透發脹,因此怨言不斷。
左副將軍常茂見狀,忍不住拍馬來到近前。
“鄧帥,不如下令休整一會兒吧!”
不料鄧愈冷冷地掃了他一眼,隨即嗤笑道:“休整?元軍會給我們時間休整嗎?”
“常茂!睜開你的眼睛看清楚,我大明這是在與元軍決戰!”
常茂張了張口想要反駁,卻說不出話來。
“遼東戰局必須盡快結束,我們的擔子很重!”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