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賽牛毛。”
這不是說說而已,古城除了人多,胡同兒最多。
那真是胡同連著胡同,胡同套著胡同,胡同疊著胡同,有的地方看似有路,實則不通,陌生的人很容易走進“死胡同”。
用周嬌的文藝說法。
那一條條胡同,漫長而又迂回,沒有人知道下一個岔口在哪里,就如人的一輩子,哪里會是下一個出處,哪里又將是一個開始?
當然以張國慶看來,胡同就是胡同,哪能跟變幻莫測的人生相提并論?走多了、走熟了,自熱而然的就了如指掌。
更別說萬一走錯岔子了,隨便在一條條窄窄錯綜的小巷內扯上一位老居民,他/她還能給你熱心的指路。
唯一遺憾的是原本熟悉的胡同名兒,那些多有歷史淵源和文化氣息的名兒變了,陌生的一塌糊涂。
就如原來的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劈柴胡同……都被改成什么紅旗啦、東方啦一大堆。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的一面,再比如糞廠胡同、狗尾巴胡同這些不雅的名兒也總算一次性改過了。
其他人如何想,張國慶不知,可他覺得李青林一定樂壞了。試想你身邊有熟人問起你家在哪?
那深含文藝細胞的東北漢子一準內心咬牙切齒。可惜,人生不如意十有,哪能件件讓你如愿以償。
這對小兩口不愿意接受父母惠贈,當然就張國慶內心猜測,人家這對小兩口應該是舍不得放棄應有的福利。
這不,住房福利是享用了,可也落了遺憾。一個大宅院十幾戶人家,熱鬧是熱鬧了,不是胡同名,就鄰里相處估計也少不了麻煩。
張國慶與周嬌夫妻倆人一路上穿胡同鉆小巷,抵達李青林家時已經是快半個小時后,大冷天也走出一頭汗。
這也是與飯館之間的距離不是很遠,否則當時張國慶還是能說出歪理勸服他家媳婦不來這大雜院。
他要是想勸服一個人,那真是跟賊不走空一個道理,反正最后再歪的理論也會讓人覺得細細一想還真沒有反駁的理由。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